外国教育史第11章.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教育史第11章.ppt

第十一章 近代德国的教育 第一节 近代德国教育发展概述 一、17至18世纪的教育 1.德国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 各邦统治者都试图利用发展教育来达到自己的政治及军事目的。 1559年,威丁堡公国,每个村庄设立初等学校,强制家长送子女入学。 1619年,魏玛公国,开列6—12儿童名单,以保证适龄儿童入学上课。 从1713年起,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及二世对普及初等教育所作的努力。 2.初等教育 以4“R”(读、写、算、宗教)为主,宗教仍占重要地位 体罚盛行 泛爱主义教育运动 泛爱学校 18世纪末产生 代表:巴西多 特点:试图将卢梭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 3.中等教育 主要类型有: (1)文科中学 培养官吏和为升学作准备。 (2)骑士学院 对贵族青年进行教育,培养文武高官。 (3)实科中学 席姆勒于1708年在哈勒城创立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 4.高等教育 新式大学: 哈勒大学(1694年) 办学特点:p239 哥廷根大学(1737年) 二、19世纪上半期的教育 (一)?新人文主义运动及对德国教育的影响 新人文主义运动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和要求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历史上一次进步的运动,史称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辉煌的创造,反映在教育上则强调学习古典语言、文学、历史等学科。 (二)洪堡的教改 1.在初等教育方面,进一步贯彻实行初等义务教育,特别注意小学师资的数量、质量,学习裴斯泰洛齐的方法,以改进师资培训工作。 2.在中等教育方面 1)对古典主义的文科中学进行改革、减少古典学科,增加社会学科和实用学科。 2)规定教师的任职资格,纯洁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素质。 3.在高等教育方面 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办学方针是: 1)扫除神学的统治。 2)致力于以哲学、科学为主的高深学问的探讨及学术水平的提高; 3)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和学术自由。 对近代各国的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三)19世纪20年代的教育 1815年“神圣同盟”—教育倒退与反复 加强对儿童进行忠君爱国的教育 1854年,普鲁士政府颁布“普鲁士学校法”,加强宗教内容的教学 加强对大学的控制 三、19世纪后期的教育 (一)教育领导体制 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统一后的德国是容克和资产阶级联盟的国家。与专制政体相适应,教育领导体制实行中央集权制,统治者把学校教育作为灌输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对抗马克思主义,以及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的工具。 (二)教育概况 1.1872年颁布《普通教育法》 1)对6—14岁儿童实行8年义务教育 2)设立国民学校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设立4年制职业补习学校 教育上仍实行严格的双轨制。 2.中等教育 1892年,政府颁布文件,承认文科中学、实科中学、文实中学在教育中地位平等。 1901年,承认实科中学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学。 文科中学:学生多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子弟,教学内容偏重于拉丁文和希腊文,注重古代语言,而忽视一般学科,如自然学科的学习。 实科学校:重视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的讲授,后来在许多普通中学里也出现了向实科教育发展的倾向,以满足新兴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需要。 文实中学:最初由一部分实科中学因增加神学和拉丁语课程而形成,古典语与实用知识的学习并重。 3.高等教育 设立理工科、商科大学,适应社会需要 第二节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及其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著作 (一)生平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1776年5月4日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律师家庭。 (二)教育著作 《普通教育学》(1806年) 《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年) 三、教育理论 (一)论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可分为两部分,即“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 1.选择的目的(可能的目的) 它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 2.道德的目的(必要的目的) 就是培养五种道德观念,使之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 (二)儿童管理 赫尔巴特重视儿童管理,视其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赫尔巴特之所以重视管理,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儿童有一种“不驯服的烈性”,它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对儿童必须自幼加以管理,使之在儿童时期就能够克服他的烈性,“造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 。 管理儿童的方法: (1)惩罚的威胁 (2)监督 (3)命令和禁止 (4)惩罚 (5)做功课或进行活动 (6)权威和爱 (三)教学 1.多方面兴趣和课程设置 赫尔巴特重视多方面兴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