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断句题既要关注标志语和对称句式,更要注重语境,从意义角度判断。本题关键处有两处:一是“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断句,不能在“冰雪”后断,因为“穷而在下”不是像冰雪,而是像冬天;二是“而有成物之心”,“而”前应停顿,其后不能断开。 答案:D 参考译文: 徐孟祥读书向古人学习,用茅草盖成屋子,不进行奢侈豪华的装饰,他难道不具有古人的风范吗?现在又加上下了大雪,难道不也表明他有着高洁的志向和品行吗?难道只是这样吗?徐孟祥躲藏在深山中而不被当世所任用,处境困厄,身居下层,就像冰雪中极为寒冷的冬天;等到他将自己的善行施与他人,有着使外物有所成就的内心,难道不会结出果实吗?这又像大雪有使万物存活而消弭灾难的功劳啊!将屋用“雪”来命名,难道不正确吗?至于打开这屋来观赏大雪的姿态,已经在各位作者的笔下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我就不必多写了。 1.通读文段,把握大致意思(由文出发) 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明显的地方,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然后再逐渐区分辨别。 2.比较选项,看属前还是归后(由题出发) 在判断断句正误的选择题中,学会比较选项是简单而又省时的方法。在通读文段、把握大致意思后,看四个选项是如何切分的,其中有相同停顿的地方,可以作为提示,能帮助我们理解;对于不同的地方,可以结合文意,看某个字或几个字在语句中的具体作用,是作主语还是作宾语,根据结构和语意,判断处是属前还是归后,就基本可以选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 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 B.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 C.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 D.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 解析:通观四个选项,B项的停顿最为合理,每个分句意思完整,属前与归后分明。 答案:B 参考译文: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叶清臣年少时机敏异常,喜好学习善于写文章。天圣二年,叶清臣考取进士,知举刘筠对他的策论文章感到惊奇,选拔他为第二名。宋朝的进士凭策论文章被选拔为高等,从叶清臣开始。仁宗亲临天章阁,召见公卿大臣,出示手诏询问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听后,逐条回答皇帝的问题,极力论述时政的弊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