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惨败之致命原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午战争惨败之致命原因

甲午战争惨败之致命原因分析 作者:小组所有 摘要:120年来甲午战争失败原因争论不休,也总结不少,总之甲午战争失败原因有很多,而本文主要阐述甲午战争惨败的致命原因,然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现代中日关系一触即发的战争敲响警钟。本文主要采取历史情景回顾,再做相应逻辑推理从中寻找疑问点,再寻相应事件证据,最后得出结论和教训。 关键字:致命原因 经验 教训 引言: 如今面对中日关系矛盾日益上升,我们不得不提防战争一触即发之可能。而在历史上中日仅有的一次大规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终,历史已不能改写,后人须以史为鉴,总结失败原因,吸取历史教训,来巩固我国现代化国防,维护我大国尊严形象以及利益不受侵犯。 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则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终。不由得让国人心碎,一个世纪以来很多学者、史学家都对其失败原因做了很多分析,原因是不言而喻的,都是以清政府腐败、海防经费不支、军事武器不锐等原因而造成。一个泱泱大国竟被弹丸小国打得如此惨败,其失败的致命原因是什么?果真是清政府腐败?果真是财力不支?果真是船不坚而炮不利乎? 一、失败之疑问 ⑴战前“高升号事件”疑问 ①背景 1894年春天,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作为大清国的属国,朝鲜政府马上向清政府求援,请政府派兵帮助镇压农民起义。而此时对朝鲜半岛觊觎已久的日本,也打着帮助朝鲜政府镇压农民起义的名义出兵到朝鲜,并且很快占领了汉城附近的各个战略要地。其实,还没等到中日两国的军队过去,朝鲜政府已经自己镇压了东学党农民起义,而此时的日本竟在朝鲜赖了下来不走了。当时朝鲜半岛是属于大清国的属国,也算是大清国的地盘,一看日本来者不善,清政府也赶紧增派部队与粮草,调兵遣将属于军事机密,不能明着来只有瞒着日本秘密进行。 ②事件 1894 年7 月25 日,一艘由清政府租借、载有1116 名清军官兵和水手的英国商船,在朝鲜丰岛海面遭遇日本海军浪速号巡洋舰。日舰命令该商船作为俘虏船随其驶向指定地区,被船上的中国军人断然拒绝。 悬挂英国国旗、由英国水手驾驶,悍然下令发射鱼雷及炮弹,将该商船击沉,并对落水清兵开枪射击,致使871 名清军官兵及67 名中外水手罹难。这就是国际战争史和国际司法史上著名的“高升号”事件。 ③疑问 当时清政府调兵遣将属于最高军事机密,日本人怎么知道清军就在高升号上并清楚的知道高升号的运输路线?高升号属于英国商船,而当时的英国属于头号资本主义,什么原因促使日本竟敢冒不顾得罪英国的危险而去炮轰一条商船? ⑵战后《马关条约》签署疑问 ①背景 1894年9月17号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中日甲午海战,历经五个小时的海战,最终北洋水师损失一共有“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等五艘军舰被击沉,以北洋水师惨败而告终。 ②事件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到日本与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议和谈判。仗打输了,只能由对方开口条件,然而让李鸿章没想到的是,日本居然狮子大开口,一张口就要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列岛,还有支付战争赔款白银三亿两。三亿两平均摊到当时三亿多人口,也得一人一两多,是世界历史上从来都没有的如此之大的战争赔款。面对如此过分的要求,李鸿章不敢答应,只能电报请示皇上,光绪皇帝看到条件后是大发雷霆,年轻气盛的光绪帝要放弃议和接着与日本人打,可是慈禧太后以不想离开北京为由逼迫光绪帝。生性软弱,手里无大实权的光绪帝只好给远在日本的李鸿章发电报说,能争则争,实在争不了就答应日本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日本人打到北京。而等到李鸿章再次谈判时,此时日本人更加强硬,伊藤博文一开口便威胁李鸿章说,三天之内如果不在合约上签字,日本方面会立即中止谈判,日军将从新登陆中国直捣北京。这次谈判根本没有李鸿章回旋余地,又接到光绪帝不能再开战的旨意,最终于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③疑问 赔款白银三亿两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战争赔款,是什么胆子和信心让日本敢要这么多和有信心清政府就会给这么多?谈判本属于你争我争的局面,为什么伊藤博文敢于威胁李鸿章,难道就不怕清政府被逼急与日本闹个鱼死网破吗? 二、疑问之解释 面对“高升号事件”和《马关条约》签署的疑问,我们不能不相信在清政府间走漏了风声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消息泄露,使日本掌握我方底线,趁机从中获利,丧权我国。究竟是谁,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获取军事机密和谈判底线?直到1938年日本大将田中敬义在其回 忆录里批漏了当年甲午海战中日本破译解密了中国电报的内情才被世人所知晓。 ⑴中国电报的发展 自从1844年摩尔斯发明了电码之后,电报在西方各国迅速的发展起来。在中国,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在当时顶着巨大的压力也搞起了中国最早的电报设施。当时电报属于有线电报,需要挖沟埋线,树立线杆等问题,与当时封建迷

文档评论(0)

bh10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