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实践活动范文
南极气候对全球气候影响的分析
沈阳市和平区河北街第二小学
在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工作报告指出,“21世纪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南极臭氧空洞出现,冰川融化,地球最后一方净土也处于岌岌可危之中。
2007年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气象工作者时提出,“气象变化是国际热点问题,要做好研究工作。”世界气象组织早在2005年确立了2007—2008年为“国际极地年”,并号召气象科学家开展国际极地科考活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派出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赴法出席国际极地年启动仪式。
我校在国际、国内研究气候变化热点的背景下积极开展了学生“走近南极,认识南极”的调研活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我校围绕“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大陆在南极圈(南纬66度) 南极洲 围绕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 1400 南极圈 南纬66度30分纬线以南地区 21800 南极区域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周围海洋 6500 (2)自然环境主要参数
自然环境主要参数见表2。
表2 南极自然环境主要参数
项目 数据 说明 纬度 南纬62度以南 全球最高 经度 东经30~170度;50~160度 东南极洲;西南极洲 平均海拔 2350米 全球最高(南极高原) 南极洲最高点 5140米 南极点附近 总面积 1400万千米2 是中国1.5倍大 冰层平均厚度 1880米 千古年代 冰层最大厚度 4000米以上 南极高原之岑 海岸线 24700千米 (3)海拔高度
根据风速随高度递增的理论,南极洲的海拔为世界之首。为形成大风提供了地理条件。
图2 全球各大洲海拔高度示意图
(4)太阳辐射及季节变化
太阳辐射及季节变化见图3。
图3 南极太阳辐射及季节变化示意图
从图3可以发现,南极太阳光线斜射与地面交角只有23度。当南极进入11—3月间为暖季,在极点连续出现白昼(图3B)
图4 年平均气温比较示意图
表3、图4指出南极洲暖季绝大部分地区都在-20℃以下。所以寒季气温达零下80-95.5℃。
表3 全球各大洲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洲别 欧洲 大洋洲 南美洲 北美洲 非洲 亚洲 南极洲 年平均气温/℃ 10.0 27.0 20.0 10.0 20.0 10.0 -55.0 年平均降水量/mm 700 1000 950 700 600 800 30 (6)降水量水平分布和两季水汽含量
表4为南极大陆两季平均含水量。图5为全球各大洲年平均降水量。
表4 南极大陆两季平均含水量
季节 寒 暖 含水量/(k·m-3) 0.003 0.2
图6 全球各大洲年平均降水量
通过表3、表4和图5、图6的分析,充分说明南极是全球最干旱的地区。
(7)下降风形成
从图7可以说明,南极高原上沉重冷空气在重力和气压梯度的作用下,气流沿陡峭光滑冰原奔驰而下,平均风速达40米/秒,极大风速达100米/秒。漫天雪暴高达数十米,水平能见距离十分恶劣。
(8)西南极洲气温升高,冰架崩塌冰盖融化
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主要是大气中CO2含量浓度增高所致(见表5、表6)像一层暖被包围着地球。来至政府间气候委员会工作报告指出全球表面温度持续增高(见表7)使西南极气温近百年增高2.5℃,出现大面积冰盖融化,冰架崩塌其面积达3250平方千米。
表5 全球40年CO2变化速率
年份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20 速率 2.4 3.0 4.0 4.0 5.2 5.5 5.8 6.0 6.6
表6 21世纪全球CO2浓度变化(CO2/10-6)
年份 20 2020 2040 2060 2080 2100 浓度 350 400 500 615 740 950
表7 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表 (℃) 表8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CM)
世纪 20 21 升高 0.6 1.4—5.8 世纪 20初 21初 21末 升高/cm 1~2 3~5 9~88
(9)臭氧洞的形成、变化及对人类的危害见表9、图8。
表9 臭氧洞的形成和分布
发现时间 20世纪80年代中期 组成成分 3个氧原子O3 厚度 3毫米(3个五分硬币厚度) 分布 平流层(距地22~27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具身智能——决定机器人泛化能力天花板的“大小脑”.ppt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与参考答案解析).pdf VIP
- 课件-空气洁净技术:第五章 洁净空调系统设计.ppt VIP
- SY∕T 5587.9-2021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9部分:换井口装置.pdf
- 【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水务运营及智慧水务解决方案.docx VIP
- 2023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全文).pdf VIP
- 被皮系统课件(共34张PPT)《畜禽解剖生理(第四版)》同步教学(高教版).pdf VIP
- 施工单位外部协调管理.pptx VIP
- 2025年[参考]法拍房成交确认书范本.docx VIP
- 机修土坎水平梯田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