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司徒乔 答案
中国翻译 2006年第5期
汉译英原文
我所见到的司徒乔先生
沈从文
我初次见司徒乔先生,是在半个世纪以前。记得
约在一九二三年,我刚到北京的第二年,带着我的那
份乡下人模样和一份求知的欲望,和燕京大学的一些
学生开始了交往。最熟的是董景天,可说是最早欣赏
我的好友之一人。常见的还有张采真、焦菊隐、顾千
里、刘潜初、韦丛芜、刘廷蔚等等。当时的燕京大学
校址在盔甲厂。一次,在董景天的宿舍里我见到了司
徒乔。他穿件蓝卡机布旧风衣,随随便便的,衣襟上
留着些油画色彩染上的斑斑点点,样子和塞拉西皇帝
有些相通处。这种素朴与当时燕京的环境可不大协调,
因为洋大学生是多半穿着洋服的。若习文学,有的还
经常把一只手插在大衣襟缝中作成拜伦诗人神气。还
有更可笑处,就是只预备写诗,已印好了加有边款“X
X诗稿”信笺的这种诗人。我被邀请到他的宿舍中去
看画。房中墙上,桌上,这里,那里,到处是画,是
他的素描速写。我没受过西洋画训练,不敢妄加评论。
静物写生,我没有兴趣,却十分注意他的人物速写。那
些实实在在、平凡、普通、底层百姓的形象,与我记
忆中活跃着的家乡人民有些相像又有些不同,但我感
到亲切,感到特别大的兴趣,因为他“所画”的正是
我“想写”的旧社会中所谓极平常的“下等人”。第一
次见面,司徒乔给我的印象就极好。我喜欢他为人素
朴,我还喜欢他墙上桌上的那些画。
不久,一九二四年大革命爆发,燕京中熟人不少
参加革命去了武汉、广州。我却仍在北京过那种不易
生活的“职业作家”的生活。他们来信邀我去武汉,我
当时工作刚刚打下基础, 以为去上海或许更合适一
些。到一九-A 、二九年间,因国共破裂,武汉局势
动荡极大, 不少熟人没有在这种白色大恐怖中牺牲
的,多陆续来到上海聚合了。在重聚的人中,除董景
天、张采真等,还有司徒乔。这位年青的画家,仍然
是那个素朴的样子,他为我们带回了不少作品。对他
的人和画,一九二八年我在((司徒乔君吃的亏 一文
中曾写到:
“此时的中国,各样的艺术,莫不是充满了权势,
虚伪, 投机取, 的种种成分, 哪里容得下所谓诚
实?? ?
在一种无望无助中,他把每一个日子都耗费到为
长于应世的“高明人”所不为的实际努力下了。没有
颜料则用油去剥洗锡管中剩余红绿,没有画布则想法
子用所有可当的衣物去换取,仍然作成了许多很好的
作品,这傻处是我想介绍给大家知道的。我们若相信
一个好的时代会快来,要这时代迈开脚步走近我们,
在艺术上就似乎还需要许多这样傻子,才配舍得上时
代需要!
一种了解,一种认识,从了解与认识中产生出一
皿
点儿真实同情,从了解与认识中得到一点儿愉快,这
在他,是已算很满意了!”
因为那时的上海“艺术家”,多流行长头发、黑西
服、大红领结,以效仿法国派头为时髦乐事。艺术家
还必须得善交际,会活动,才吃得开。司徒乔的素朴
与这种流行风尚不免格格不入。我却推崇他的实践态
度,以为难得可贵。在我看来,文学与绘画是同样需
要这种素朴诚实,不装模作样,不自外于普通人的生
活,才能取得应有进展的。我对司徒乔已不仅是喜欢,
而是十分钦佩了。
一九三三年我从青岛大学到北京工作,又有机会
见到了司徒乔先生。当时他住在什刹海冰窖胡同, 已
经结婚。经过社会的大动荡,重又相见,彼此感觉格
外亲热。谈话间自然要欣赏他的新作。生活虽无从安
定,他的画却已愈见成熟。不久他就主动提出要为我
画张像,留个纪念,约好在北海“仿膳”一个角落作
画。到时他果然带了画具赴约,一连三个半天,他极
认真地为我画了张二尺来高半身肖像。是粉彩画。朋
友们都说画得好,不仅画得极像,且十分传神。他自
己也相当满意,且说,此生为泰戈尔画过像,为周氏
兄弟画过像,都感到满意,此像为第四回满意之作。他
的热情令我感动,这副肖像成为一件纪念品,好好保
存在我的身边。
卢沟桥事变后,清华、北大、南开组成西南联大,
在昆明集中。司徒乔先生为我画的肖像随同我到了昆
明,整整八年,抗战胜利后,我随北大迂回北京,仍
旧带着这副十分珍贵的画像。听说司徒乔先生也回到
了北京,在西郊卧佛寺附近买了所小小的画室。我和
家中人去拜访他,见到了相隔十多年的老友和他这段
时期的许多作品。给我印象最深处,是他还始终保持
着原来的素朴、勤恳的工作态度。他不声不响的,十
分严肃的把自己当成人民中的一员去接近群众,去描
绘现实生活中被压迫的底层人物,代他们向那个旧社
会提出无言的控诉。他依旧保留着他的诚实和素朴。
这诚实,这素朴,却是多年来一直为我所钦佩和赞赏
的。而在同时“艺术家” 中,却近于希有少见的品质。
司徒乔先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到了可以好好为他
热爱的祖国人民作画的新社会,却过早地被病魔夺去
了生命。他为我画的肖像,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失去
了!永远不会失去的,将是许多崇敬喜爱他的人对他
的记忆!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