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发展调研报告.docVIP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发展调研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发展 调研报告 (2014年6月)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央当前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推动中国与中亚及欧洲合作繁荣的历史性举措,是加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和平台。其主要任务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发展商贸,二是繁荣文化。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国家确定甘肃实施的重点文化项目,以文化为牵引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文化生态,挖掘历史资源,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从而带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一带”“一区”建设两者目标一致,任务相同,高度契合。作为酒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的肃州区,自古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核心区,义不容辞加快两者融合发展。 一、现状 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区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肃州区是西北地区的交通重镇,也是北到内蒙古、西到新疆、南到青海等广大区域的商业中心、农副产品集散地和新能源基地。区内有神奇诱人的古酒泉,秀丽壮观的明代建筑钟鼓楼,被誉为地下画廊的丁家闸东晋壁画墓,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和汉晋墓葬群,还有闻名遐迩的艺术珍品酒泉夜光杯,以及风韵独特的大漠风光。这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辉煌前景。 1、文物遗存富集。境内分布300多处文物古迹,汉、晋、唐古墓群达184处。珍稀文物众多,馆藏文物达1万多件。遍布全区各处的烽、台、城、堡、寺、痷、塔、祠,以及钟鼓楼、玉皇阁、古酒泉、壁画墓等为主体的古代文化艺术群体,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古道驼铃、清泉绿州、祁连雪峰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粗犷雄浑的西部风光画卷。 2、丝路文化驰名中外。肃州自西汉始就是中原通往西域至中亚、欧洲的门户,著名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境内多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撞击渗透,形成了开放和谐、丰富多采的多元文化内涵。 3、玉文化声名远扬。相传,女娲补天造人,将用剩的泥巴丢落在祁连山,生成玉山。西周穆王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西王母送给周穆王一只精巧的玉制酒杯,此杯名曰“夜光长满杯”。周穆王爱不释手,视若珍宝,从此夜光杯名扬千古。汉唐以来,西域进贡,路途遥远,运输困难。肃州是贡品中转站,和田玉是当时冠于诸品的珍贵品,后来就在肃州开设玉石作坊,加工和田玉器,以成品入贡,得到朝廷认可。而后,和田玉供应发生困难,就开采和制作质地优良的酒泉玉,不仅满足了入贡需要,还投放市场,沿丝绸之路远销到国外,从而酒泉夜光杯名声远扬,加之王翰的佳作,诗以杯名世,杯以诗增辉。 4、酒文化源远流长。肃州是世界上用蒸馏法酿酒最早的地区。西周时西王母在瑶池款待周穆王就用醴泉酒,酒品酿造技术已非常成熟。相传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大获全胜,倾御酒入泉与将士同饮。汉唐时期,酒泉美酒融合中外,品种多样,质量上乘,为皇家官宦文人所厚爱,李白、王翰、杜甫赋诗称赞。清代,酒泉酒被赞为天下一等名酒。 5、泉文化神奇诱人。相传,泉湖曾是西王母梳头洗脸、化妆打扮的地方,并汲取泉眼之水酿造醴泉酒。汉唐时期,肃州“城下有泉”,泉眼众多,水源充沛。肃州居民在泉湖划船戏水,娱乐游玩,并引水入户开发水磨,用于代力。辖区湖泊、海子、湿地广布,水草丰茂,气候宜人,用于耕种、养殖、放牧。明清时期泉湖得以保护拓建,辟“澄镜”、“可酌”、“玉照”三境,建玉石护泉围栏,琢四方尊神,气派壮观。清末,爱国名将左宗棠驻军维修,并向百姓开放。 近年,通过大力实施“四区一中心”发展战略,经济强区实力显著增强,商贸大区建设初具规模,和谐新区建设成效明显,人居旺区环境舒适优美,文化旅游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文化旅游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先后实施了丝绸之路博览园、酒文化博览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新建博物馆、图书馆、全民健身广场。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实施,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这些,都为“一带”“一区”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问题 尽管我区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具有科学决策务实能干的领导力量和团结拼搏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但在发展中还存在如下制约因素和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区财力有限,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二是文化旅游大项目少。文化产业项目数量多,但规模以上项目少,缺乏龙头带动和占领市场的能力。 三是缺乏政策驱动。在引进文化项目、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个人兴办文化产业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 四是文化体制机制转型缓慢。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不够到位,统得过死,放的不活,制约文化的快速发展。 五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