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地的形成(完整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地的形成(完整版)

题目: 第2节 山地的形成 (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山地形成的原因及山地的类型。 2.能对比褶皱的背斜与向斜的异同。 3.能说出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成因、地貌类型、实际例子。 学习重难点: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地质构造的意 课前预习案 教材助读:(具体要求:读课本P73页第二段掌握背斜和向斜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通读课文,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出下列知识; 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不明白的疑问; 记住最基本的概念、方法原理。) 1、什么是褶皱?褶曲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对比 褶曲的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表形态 未侵蚀地形 侵蚀后的地形 背斜 中间老两翼新 山岭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谷地 判断下图中哪是背斜、向斜,并说出判断依据 3、全球岩石圈分为哪六大板块?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产生了(读第四段和图4.10了解板块构造、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影响)。 ①从板块构造图上,全球岩石圈可以分为 大板块,几乎全部由大洋构成的是 板块。 ②板块水平 运动,形成褶皱山系;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 洋 与 裂谷。 ③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是由 板块、 板块、 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科迪勒拉山系是由 板块、 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二、断块山(请阅读课本P74掌握断层及形成的地貌) (1)什么是断层? (2)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块将形成 或 ;如 、 、 。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 或 ;如 、 。 在右图中的线段上标上箭头标示出哪部分岩体上升,哪部分下沉? 三、火山(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5掌握火山是如何形成的、火山的构成、火山的规模) 喷出地表 沿着 涌出,形成 高原。 (1)岩浆 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 。 侵入地下 侵入岩(花岗岩) 火山由哪两部分组成?火山口在受破坏前后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写出图中火山构造名称: ①是 ,②是 ,③是 。 (3)火山锥由 和 堆积而成,上部坡度 ,下部坡度 。 预习检测 2011·成都五校摸底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它们最可能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 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问题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问题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探究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 ④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⑤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⑥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当堂检测 读下图,回答问题。 (1)A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_________;谷地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B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其形态特征是________;谷地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C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谷地地形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乌鲁木齐文博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编号:6 2012年12月14日 编写人:孙莉丽 审核主任: 高一 年级 地理 学科导学案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