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课堂: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案】 “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 “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课堂演练:阅读下面一首清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罗浮 翁方纲 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①。 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②层泉落,三千丈翠飞。 与谁参画理?半面③尽斜晖。 【注】 ①钓矶:钓鱼台。②四百:罗浮山有大小峰峦四百多座。这里用“四百”,是称峰峰有飞泉。③半面:山的西面。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被称作是描写瀑布的“神来之笔”,请就所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答案  诗句从远望的角度写罗浮山飞瀑,“四百层”“三千丈”,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飞泉之多、之高; “翠飞”则是用比喻形容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写出了瀑布的色彩之美。 两句绘形绘色,多角度表现了罗浮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即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① 张 先 龙头舴艋②吴儿竞,笋柱③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④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 ①寒食节:清明前两天,古人有禁烟、插柳、踏青、扫墓等风俗,宋时还有赛龙舟的活动。②舴艋:龙舟。③笋柱:竹制的秋千架。④放:停止。 整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上阕着重写人事,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展现了一种热闹繁盛的动态美; 下阕则侧重写景物,展现了一种空幽澄明的静态美。 一动一静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也体现了词人的澄明愉悦的心境。 高考示例:2014(新课标卷II)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 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 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性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