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电机电枢轴超声波探伤规范要求.doc

牵引电机电枢轴超声波探伤规范要求.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牵引电机电枢轴超声波探伤规范要求

牵引电机电枢轴超声波探伤规范要求 工艺装备、工量具及材料 工艺装备: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 探头:2.5MHzΦ10-Φ20纵波直探头,回波频率为2.5MHz。 工量具:记号笔、钢板尺、卡尺、卷尺、毛刷、砂纸、藕合剂桶等。 材料:白布、耦合剂(机油、锂基脂或甘油)。 试块:DB-PZ20-2标准试块。如图1所示 牵引电动机转子轴实物对比试块,如图2所示。人工缺陷深度误差±0.1mm。在主动齿轮(镶装)颈与输出端轴承颈变径处,410型号牵引电动机(轴端带螺纹的)距轴端面H=150mm加工深度为3mm人工缺陷;410型号牵引电动机(轴端带4各螺纹孔的)距轴端面H=130mm加工深度为3mm人工缺陷;480型号牵引电动机(轴端带螺纹的)距轴端面H=150mm加工深度为3mm人工缺陷;480型号牵引电动机(轴端带4各螺纹孔的)距轴端面H=125mm加工深度为3mm人工缺陷;530型号牵引电动机(106型号转子)距轴端面H=125mm加工深度为3mm人工缺陷;530型号牵引电动机(109型号转子)距轴端面H=110mm加工深度为3mm人工缺陷;如图2所示 探伤灵敏度 小角度纵波探头检验:3mm深人工缺陷,回波波高80%。 探伤工艺流程 灵敏度和测距校准 探伤准备 探伤作业 探伤后处理 记录与报告 工艺过程 灵敏度和测距校准 使仪器进入校准状态,调整仪器探测范围和校准零点,使探测范围大于等于纵波声程200mm。 将直探头放置在牵引电动机转子轴实物对比试块端面上探测3mm深人工缺陷,移动探头,使人工缺陷反射波达到最高,并调整到仪器荧光屏满幅度80%,作为扫查灵敏度。 探伤准备 检查探伤场地 无强烈磁场的干扰、无强烈机械振动、冲击。 场地应干净、整洁、无漏水,避免强光照射。 检查转子轴探测面 转子轴探测面干净、无锈蚀,粗糙度大于Ra6.3μm时使用锂基脂或甘油做为耦合剂。 转子轴有关尺寸符合段修规程、工艺要求。 仪器与探头测试 每次开工前用实物试块效对仪器和探头的扫查灵敏度,当发现与初次效对值不同时,应重新按部、局有关技术要求,对仪器和探头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探伤作业 在转子轴端面上均匀地涂上耦合剂,调出牵引电动机转子轴直探头扫查灵敏度,进入检测状态,用2.5MHzΦ10-20直探头以扫查灵敏度在轴端面扫查,以圆周方向作锯齿形移动,压力均匀并应和试块上一致探测,扫查范围应覆盖整个可探测端面,声束应相互覆盖不小于10%,探头移动速度30mm/s,发现与实物对比试块人工缺陷位置附近处出现异常波形既判废。 牵引电动机转子轴直探头探伤示例,如图3、4所示。 图3 牵引电动机转子轴直探头探伤示意图 图4 牵引电动机转子轴直探头探伤示意图 波形定性分析 疲劳裂纹反射波:波形清晰、波峰笔直,反射强烈。一般单一出现,波根后面一段距离无杂波,位置一般在实物对比试块人工缺陷位置附近。 部分主动齿轮(镶装)颈与输出端轴承颈变径处有反射固定波,波形较粗,常常为一束;部分主动齿轮(镶装)颈靠近端头处油槽有反射固定波,波形单一、笔直。 探伤后处理 质量标准 直探头在扫查灵敏度状态下,在主动齿轮(镶装)颈与输出端轴承颈变径处发现异性波既判废。 发现报废转子轴应由2名Ⅱ级人员确认,会同(验收员)、探伤工程师、车轮工程师共同鉴定并填写裂损报告,签字存档。 探伤完毕后清理探伤工作场地、整理部件,仪器进行保养、充电。 记录与报告 探伤人员应将转子轴探伤结果填写在探伤记录簿中,字迹清晰、签字齐全。 有缺陷但能使用的转子轴应分别填写在部件原始记录簿和部件跟踪记录簿中,有简图,详细注明缺陷的部位、尺寸及处理方法,签字齐全。 有缺陷需报废的转子轴应分别填写在部件原始记录簿和部件裂损记录簿中,有简图,详细注明缺陷的部位、尺寸及处理方法,签字齐全。 转子轴裂损记录要附带有波型图的报告卡片。 记录表格式见Q-HBJ2016-2006哈铁总标函[2006]7号《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工艺》中附表A。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