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__上课用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柴 可 夫 斯 基 俄 罗 斯 作 曲 家 1840—1893 柴 可 夫 斯 基 1840—1893 俄 罗 斯 作 曲 家 钢协 梅克夫人 梅克夫人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 父亲是官办矿厂的采矿工程师, 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 法裔俄罗斯人。   5岁,开始学钢琴。 8岁,全家迁往彼得堡。 10岁,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 柴可夫斯基入法律学校。 18岁,毕业进入司法部做部长秘书, 22岁,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 26岁,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授, 随后几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包括《天鹅湖》、《小提琴协奏曲》、 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基辅附近卡明卡村妹妹家的庄园旅居,听到一个泥水匠演唱的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 记录后,立即配上和声,收入到钢琴二重奏的 《俄罗斯民歌五十首》。 两年后,写《第一弦乐四重奏》,很自然地运用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曲调。 1877年初,俄国大 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来到 莫斯科。 柴科夫斯基在莫斯科 音乐学院举行音乐晚会招 待托尔斯泰。 听到“如歌的行板”托 尔斯泰感动得流下眼泪, 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 民的灵魂的深处” 36岁,得到富翁梅克夫人的资助。 37岁,与莫斯科音乐院女学生安东妮雅?米 露可娃结婚。蜜月之中,后悔、自杀、精神崩溃。 离开新婚妻子,再也没有见面,但定期寄生活费, 到死为止两人还保持著婚姻关系。 38岁,辞职专心作曲。 50岁,梅克夫人破产, 终止与柴可夫斯基的联系。 51岁,访美演出,大获成功。 53岁,去世。 当时的学者认为死于霍乱,因为喝了受到 污染的自来水。 近几十年,另外几种理论逐渐流行起来, 一般都相信他自杀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是法 学院校友会对同性恋的抵制运动导致。 柴科夫斯基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 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 了大量名作。 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大师。 最重要的代表作: ?、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 ?、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 ?、 《 1812序曲》 ?、 《意大利随想曲》 ?、 歌剧: 《叶甫根尼·奥涅金》 《黑桃皇后》 ?、芭蕾舞剧: 《天鹅湖》 《睡美人》 《胡桃夹子》 ?、 《第一钢琴协奏曲》 ?、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弦乐四重奏》第2乐章“如歌的行板”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三乐章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民族性) 柴科夫斯基虽然不是“五人团”的成员,但他的 交响乐创作却充满了俄罗斯的民歌。也采用了俄国 音乐动机及旋律风格。 柴科夫斯基以此把俄罗斯的精神写入了西方 传统音乐的框架。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悲剧性)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最大特点之一,是其惊心动 魄的悲剧性。 构成了柴可夫斯基悲剧性特点的原因,既有时 代和社会的,也有他个人的。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社会的黑暗以及由此带来 的动荡和变革,社会思潮的此起彼伏,使生性敏感 内向的柴科夫斯基的思想产生了困惑、忧虑和重重 的矛盾; 他个人曲折的经历(包括作品经常得不到理解 和承认)及被压抑的同性恋倾向,又增加了他内心 的难于言表的痛苦。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浪漫主义) 柴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