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真宗:富贵就得“闲”中求.doc
宋真宗:富贵就得“闲”中求
雍熙二年(985年),宋太宗长子被废。淳化三年(992年),太宗次子暴毙。一夜之间,三皇子赵元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淳化三年时,赵元侃已经25岁。此前的十多年,要说他对皇位争夺没动一点心思,那不可能。只是,前十年,大哥和二哥争夺皇位,他们一个是英武不凡的皇长子,一个是父皇的贴心人,两人都是赵元侃不能相比的。最近的七八年则是二哥赵元僖的时代,面对多谋善断、党羽众多的二哥,赵元侃避之唯恐不及,唯有夹着尾巴做人,才勉强躲过灾祸。
不过,就在二哥赵元僖轰轰烈烈地发动“推荐太子运动”的同时,赵元侃也并没有闲着。只是,他走的路线与众不同。赵元僖结交的尽是朝中权贵,宰执大臣如赵普、吕蒙正都是他的座上客。赵元侃没有那么招摇,他不和高官将帅来往,而是整天听着小曲,喝着美酒,和一帮人斗鸡走狗,仿佛甘心做一个富贵闲人。
奇怪的是,太宗身边那些宦官、宫女,那些皇城中品阶低微的宫苑使者,无一人不以和赵元侃结交为荣。在多数天潢贵胄都把宦官、宫女视如草芥的时候,在多数文臣武将都对宫苑使者不屑一顾的时候,赵元侃就显得鹤立鸡群,并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太宗朝晚年有两位大宦官:王继恩和刘承规。王继恩和李皇后走得很近,刘承规则对襄王赵元侃颇为恭敬。刘承规从小入宫,伺候太祖、太宗两位帝王,他们对他都很欣赏。因此,许多官员甚至是皇子都主动巴结刘承规,给他送上金银田宅,希望他在太宗面前替自己多多美言。可是,多年来,赵元侃从来没有登过刘承规的门。越是如此,刘承规越是敬重赵元侃。
在诸多宫苑使者中,管理马匹、仪仗的崇仪副使王得一对赵元侃也很敬重。
王得一是黄河南岸人,从小学得医术,在当地名气挺大。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亲征辽国时被流箭射中大腿,伤势严重,虽然多番治疗,可是腿伤一直没有痊愈。眼看御医也治不好父皇的病,赵元侃非常着急,派出随从到各地找寻名医,终于寻到了王得一。但赵元侃没有直接把王得一推荐给太宗,而是让王得一到御医院参加选拔,让他凭着自己的本领成为御医。
王得一果然妙手回春,太宗的腿伤大大缓解。太宗很高兴,钦点王得一为崇仪副使。之后的几个月,太宗多次召见他,每次都会给他许多赏赐,王得一很快成了太宗身边的红人。
虽然王得一很低调,从来不张扬自己和赵元侃的关系,也从不倚仗太宗的恩宠肆意妄为,但太宗还是知晓了一切。一天,太宗单独召见王得一,询问赵元侃是如何找到他的,赵元侃在这段时间是否有所请托。一开始,王得一有些紧张,不过听到太宗如此问话,便很轻松地回答:赵元侃除了将他带入京城,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更没有向他提出任何要求。
太宗仔细地盯着王得一,若是王得一稍有迟疑,太宗便会毫不犹豫将他处死。他可以向诸位皇子身边安插人手,但决不允许自己身边的人,尤其是医官,属于其他势力。经历了“恭孝太子”赵元僖的阳奉阴违,太宗对儿子们的“孝心”多了一些疑心。
因一切都是事实,经得起调查,王得一自然没有压力,他通过了太宗的考验。此后,太宗没有向赵元侃询问任何有关王得一的事情,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心中对于这个不求名利、关心父亲的三儿子,也多了几分好感。
王得一在皇宫半年,太宗的病情大有好转。随后,王得一主动辞去官职,就连太宗赏赐的金银田宅也一并上交。太宗很惊讶,也很不合,像王得一这样医术高明、不求私利的人太少了。他再三挽留,可是王得一恳请离开。太宗无奈,只能答应。临别之际,太宗问王得一还有什么心愿,若是想为子孙求官,自己必然答应。王得一却说:自己毫无所求,不过,为了国家,恳请立赵元侃为皇太子。太宗沉默了。
很快,王得一推荐赵元侃为皇太子的事就在朝廷上下传扬开来。百官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太宗的态度。一些官员还悄悄拜访王得一,打听禀奏此事时太宗的具体反应。他们都在观望,他们深知若能提早一天知道皇帝的心意,就可以多一分投效新君的功劳。这份拥立之功,比任何军功政绩都重要。可是,王得一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见任何人。
几天时间里,宰执大臣多次求见太宗,旁敲侧击,太宗浑然不觉。按照常理,下属提建议,上司无非就是同意或者不同意两种态度。可是,太宗竟然选择了第三种态度――沉默。
王得一要离开,太宗不再挽留,此后也再没有召见他,仿佛龙心不悦、圣眷不再。不过,当王得一献上京城宅院,离开皇城时,太宗又为他亲笔题写“寿宁观”三个大字,仿佛太宗又对王得一很在意。百官不由得疑惑不解。
其实,太宗还在犹豫。朝廷那些外臣多数不过攀附皇子以求富贵,对此,太宗非常了解,也有些无奈。他虽然打压了左正言,罢了吕蒙正的宰相,再三交代暂时不立皇太子。可是,百官犹如飞蛾扑火一般,面对禁令,前仆后继。数年前,不少官员拜在赵元僖门下,太宗不是很在意。可是,赵元僖去世后,太宗了解到的第一手情报却让他大吃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