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物哀”情结.doc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物哀”情结
摘 要:作为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美学大师,川端康成用唯美、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构建出了一个“美的世界”,其作品中弥漫着浓浓“物哀”的凄美情调。本论文分别通过对《伊豆的舞女》中对人的感动、《雪国》中对事的感叹、《古都》中对物的感慨这三个方面的解读,来探寻和阐释川端康成作品中所展现的“物哀”情结。
关键词:“物哀” 对人的感动 对事的感叹 对物的感慨
“物哀”是日本文学中所特有的美学观念,也是日本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的体现。“物哀”的最原始含义只关注人面对万物时所流露出的哀怨成分,含义还很狭窄。平安朝时期,紫式部把“物哀”这种直观情绪明确为观照性感动,对“物哀”所做的解释不再仅仅是悲哀之类的措辞,它还承载了哀怜、同情、赞赏、感动、壮美等含义,源此,“物哀”的内涵得以充盈起来。但几经继承和发展,关于“物哀”的含义,始终是众说纷纭。
但在划分“物哀”层次上人们的观点却较为一致,即“物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人的感动,主要包含男女恋情的哀感;第二层是对人生世相的感动,包含人情世态;第三层是对自然美的心动。川端康成的某些作品就很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三个层次: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中“我”与薰子的朦胧的爱情可以说是对“物哀”第一个层次的阐释,巅峰之作《雪国》中岛村、驹子、叶子的三角关系,以及这种畸形关系所维系的活动场所暗含作者对人情的感叹,名作《古都》中自然景物的描绘可以说是对“物哀”第三层次的解说。
一、《伊豆的舞女》中对人的感动
川端康成继承了紫式部对于“物哀”含义的扩充部分,即“物哀”还包含着对于人的感动,尤其是对男女恋情的感动。因此在“物哀”式的审美意识观照下,川端康成笔下的爱情同样也笼罩在悲哀的氛围中,巧妙地用爱情的不完满来凸显爱情的美好,呈现给读者的恰是以悲为美式的爱情。爱与悲似一对孪生姐妹,如影随形,可以说是爱情在淡淡的悲情之中渐渐地得以升华,悲情又无意中沉淀于人物之间含蓄的爱情美之中。
《伊豆的舞女》讲述了高中生“我”与舞女薰子之间朦胧青涩的爱情故事,然而作者并没有单单将笔尖搁置于人物刻画上,而是通过对人物细节的恰到好处的描写来展示两人爱情的悲与美。“我就近跟舞女相对而坐,慌张地从衣袖里掏出一支香烟。”{1}在心爱的人面前,“我”表现出来的只有“慌张”没有言语,舞女此时也同样没有言语,只是体贴地把烟灰碟推到了“我”面前,对于此举“我”仍然没有说话。作者几笔简单的勾画就使初恋时的那种青涩跃然纸上。很多时候,坠入爱河的双方其实不需要语言的参与来表达对彼此的情意,需要的只是彼此间心与心的依偎与沟通,其最佳状态便是“无声胜有声”。最后出于对舞女的恋慕,“我”再也按捺不住那颗急切想要见到她的心情,从这种急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邂逅初恋时的那种怦然心动和由此而来的焦灼。
爱情的美好在于恋爱双方的“互动”;同样的,舞女对于“我”也充满了喜爱之情。文中字里行间不断地向我们传达出来这种朦胧的爱意;女孩子愈是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就愈娇羞,甚至会显得举止笨拙。
“我”与薰子只是通过拘谨的交往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彼此没有摊牌,没有甜言蜜语,更不存在卿卿我我。我们扮演的都是“哑巴”的角色,但又相互爱慕。这就使得我们的爱情甜蜜中夹杂着微微的苦涩,美好中渗透着丝丝悲哀。
在等级森严的国度里,薰子巡回艺人的身份,又使我们的恋情负担着沉痛的悲哀。舞女始终与“我”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缩短距离是因为她还不太确信这种关系,拉开距离是因为她模模糊糊地感觉到那种爱慕;她的爱情始终处在朦胧当中。不幸的是,身份上的悬殊,使她从未向“我”传达藏在心底的爱,对“我”关怀有加却又从不吐露心声,这种淡淡的哀愁正是“物哀”情感特征的表现。同样的,“我”也没有采取行动去捅破这层窗户纸,“我一直在观察她。她那双娇媚的闪动着的亮晶晶的又大又黑的眼珠,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双眼皮的线条,也优美得无以复加。她笑起来像一朵鲜花。”{2}“我”与舞女之间的这种青涩朦胧,美得让人心疼。
但我们之间的爱情犹如昙花一现。迫于现实的压力,“我”只能把这爱恋掩藏于心底,不得不放弃纯洁的薰子,匆匆邂逅,匆匆分离,留给人们的是无奈和哀伤,作者更是给分离的结局披上了纯情与哀伤的外衣。这种美感也正是“物哀”文化的魅力:优雅别致。懵懂的恋情在读者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涤荡人的心灵深处,感动于男女间爱情中蕴含的悲情的同时,又沉湎于悲情中孕育的爱情,这正是对“物哀”第一层次的恰当体现。
二、《雪国》中对事的感叹
“物哀”的第二个层次便是对人生世相的感动,包含人情世态,即对事的感叹。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雪国》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人生的忧愁,如青烟屡屡挥之不去。然而对于人生的哀愁恰是与日本“物哀”文化内涵相契合的,这种哀愁里时常蕴含着纤细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