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祥彪报告文学创作的特色与成就.doc
曾祥彪报告文学创作的特色与成就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曾祥彪先后出版了《冲出云层的星》《绿色王国的脊梁》《梅山精武魂》《爱心无悔》等中长篇作品。阅读他的报告文学创作,我们既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与生命的刚强,又获得了人格的洗涤与升华。他的创作立足于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物,以独特的视角与多变的手法突出人物的向上力量与时代风貌。他将“写实”与“想象”合理融合,在艺术形式与文体革新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一 、虚实结合,革新文体
关于报告文学创作中的“真实”与“虚构”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有人认为,报告文学既是一种文学,自然可以合理想像或虚构;有人则认为,报告文学属于纪实的“写真”文学,应该完全拒绝虚构。我认为,报告文学固然应该严守“真实”底线,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想像”或“虚构”,关键是看作者如何理解和把握。实际上,在这方面有人早已谈到:“纪实与纪虚同源于‘纪’(叙事),但纪实是朝着历史真实(史料)方向移动,纪虚是朝着生活虚构(虚幻)一端发展。但同时,纪虚和纪实会脱离其虚幻与史料的横坐标而提升并围绕诗与真的纵坐标而形成一个圆。” 正是如此,“想像”或“虚构”一直在报告文学中顽强生存。曾祥彪的创作正是这样:对生活与对话进行了合理剪裁与想象。如《虎啸武林》写民工们缩在被子里的一段对话:
“听说邹寿福的武功不错!”
“咳,他算老几,他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强中干。”
“章毛牯,你莫称叫鸡公,谁英雄,谁好汉,你敢和他比比看!”
“比就比呗,怕个卵!”
这段涉及多人且具私密性的对话,作者不可能通过采访而准确得到,即这段对话不一定是对生活真实的原始再现,而是作者进行合理揣摩与想像的结果,目的是将邹寿福武艺高强这一真人真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还有像《梅山精武魂》中晏西征与各种人物之间的对话等,也是这样。当然,这种对生活真实的模拟与虚构并不是歪曲事实,而是立足于事实与人物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更生动地表现人物。总之,作家这种通过虚实结合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回应了文学界有关报告文学“真实”与“虚构”的争论,表明报告文学可以有条件地进行合理想像与虚构。
总之,正是这种在“想像”或“虚构”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使曾祥彪在报告文学的文体方面得以创新。因此,他的长篇《梅山精武魂》与《爱心无悔》等,不仅具有人物通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而且还具有纪实小说的某些品格。它们在纵向上以小说章节进行结构,使作品既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又有感人肺腑的情节叙述;在横向上则采用人物特写式的写法,细腻地凸出主人公的感人事迹与精神品质。同时,在章与章之间,作者又通过人物的内在逻辑将它们紧密相连,从而使作品像线穿起来的珍珠,不管是看其一颗还是观其整体,都感到和谐、圆润。
二 、多元叙事,文史兼容
曾祥彪报告文学创作的另一特点是:常以第二人称手法,将顺序、插叙、倒叙等穿插运用,使其人物有艺术的立体感和真切感。如《绿色王国的脊梁》写道:
正当你踌躇满志,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时,那场“红色”风暴差点粉碎了你那玫瑰色的梦,你差点被划为“右派”关进“牛棚”,是那篇登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科学通报》上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拯救了你,使你力挽狂澜,绝处逢生,得以在动荡的岁月里为研究杂交水稻领到了一张“绿卡” ……
在这里,作者通过第二人称的叙事视角,拉近了读者、作者和被叙述者三者之间的距离,作者每讲一个故事如同与被叙述者面对面地演绎一个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抒情性,强化了艺术的感染力,而且也使读者从这种审美经验所需要的“角色距离”中获得了人格的净化与升华。同时,叙事顺序的多变为人物刻画提供了立体空间,从而使袁隆平这一人物更鲜明生动、真切感人。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采用倒叙方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出生与水稻研究经历,然后在第二部分的倒叙中,又插入袁隆平8岁时游泳的故事。这种方式打破了单一叙事的空间限制,使文本有特殊的层次感,也使被叙述者更血肉丰满。类似作品还有《承诺蓝天》《风雨人生路》等。
正是如此创新的叙事系统,使文本具有史学品格。在曾祥彪的创作中,不管是叙事还是写人,他都力求具有史的真实,并以史的笔法追溯人物生平,在历史真实中审视人物的心灵及成长历程。不仅如此,他还以人带史,即通过人物叙述带出一方文化历史。如《梅山精武魂》通过对晏西征习武经历的描述,再现了梅山精武的渊源与变化的历史。然而,这种强烈的史学意识又是建立在文学叙事的基础之上的,如梅山精武的历史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文学手段来进行表现和叙述的。而曾祥彪作品中所体现的宏大叙事与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正是作者将这种史学家的才识和文学家的魄力合二为一的结果。
三、特色鲜明,成就显著
空间转换的灵活性是曾祥彪报告文学创作的另一重要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