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州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大坝设计

第一章 工程基本资料 1.1 地质与水文资料 1.1.1 枢纽位置及任务 西周水电站位于西水流域西水干流,坝址位于西阳县西周镇,距西阳县城约73km。西水干流河段河谷深切,水流湍急,两岸山坡陡峭,没有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利用要求,下游也没有专门的防洪对象和要求,开发任务主要是发电,兼有改善库区航运、发展旅游等综合效益。 1.1.2 地形条件 根据西水流域规划的坝址选择成果,西周水电站坝址位于西阳县西周镇西周大桥上游约600m长的河段内,该段河道顺直,河流流向200°。坝址河谷地形为不对称“U”形谷,正常蓄水位335.0m时(规划的正常蓄水位),谷宽约160.0m左右。左岸最高峰435.10m,边坡以高程310.0—315.0m为界,以下为坡角70°—90°的陡坎,以上坡角20°—30°;右岸山体比较雄厚,临河一级山峰496.30m,边坡坡角以高程440.0m为界,以下45°左右,以上为坡角15°左右的缓坡。河床基岩裸露,河床面高程280.0—287.0m,宽50.0—80.0m左右;主河道位于左侧,为深切河槽,深度3.0—7.0m,宽20.0—50.0m。拟在该河段内选择上下两条坝轴线进行比选。 1.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提供的设计条件,初拟2条坝线,分别为上坝线、下坝线,两条坝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中统中至厚层白云质灰岩和灰岩,单斜地层,产状N10°E,SE<10°—20°。区内断裂构造以方解石胶结的陡角构造裂隙为主,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主要有分布于左岸的F5断层等。缓倾角结构面为层面,一般镶嵌吻合较好,不甚发育。 坝址岩体风化情况:上坝线两岸岸坡与河床出露基岩以中等风化为主,强风化主要分布于正常蓄水位335.0m以上的右岸和左岸的局部地区。左岸中等风化岩体底界面埋深约30.0m,河床在15.0m以内,右岸25.0m左右。下坝线两岸岸坡与河床出露基岩也以中等风化为主,强风化主要分布于左岸高程340.0m以上和右岸310.0m以上地带。左岸中等风化岩体底界面埋深在30.0m以上,河床约8.0m,右岸高程335.0m以下小于35.0m,以上在40.0m左右。 大坝基础防渗条件: (一)、上坝线。河床:抗水层顶板埋深在15.0m左右;左岸:为较单薄的条形山体,地下水位与抗水层顶板埋深均低于正常蓄水位,防渗线路长约500.0m,沿线须穿越里堡上、下游侧的垭口岩溶沟槽;右岸:为西周背斜低山河间地块,地下水位较高,防渗线路可与边坡垂直布置,长约450.0m。 (二)、下坝线。河床:抗水层顶板埋深在15.0m左右;左岸:为条形山体,地下水位与抗水层顶板埋深均低于正常蓄水位,防渗处理线路长约400.0m;右岸:防渗线路需与边坡向上斜交,长约470.0m。 区内未见发震的深大断裂分布,无岩浆活动和温泉出露,说明该区目前积聚地震能量较小,没有大地震发生的可能。经该区地震大队确定,地震基本烈度为5度。 1.1.4 水文气象条件 西水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平均气温为15.7℃,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为4.5℃,7月份最高,为26.4℃。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78m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775km2,径流来源为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水的年内分配基本一致,年内变化较大,汛期4—9月份径流量占全年的78.2%,主汛期5—7月份径流量占全年50.6%,枯水期10月—次年3月径流量仅占全年21.8%,多年平均流量1月份最小,为27.2m3/s,6月份最大,为318m3/s。径流年际变化较为稳定,根据1957—2002年水文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145m3/s,最大年平均流量230m3/s,最小年平均流量89.1m3/s。 通过洪水频率分析,各种频率洪水流量及坝址水位流量关系列于表1-1,1-2示。 表1-1 各种频率洪水流量 频率P(%) 0.05 0.1 0.2 1 2 5 10 20 Q(m 13000 12100 11100 8840 7870 6560 5540 4490 坝址多年平均含沙量0.343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158万t,坝前50年淤沙高程为310.4m,淤沙浮容重为4KN/m3,内摩擦角为12o,多年平均最大风速7.1,吹程0.78km。 表1-2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表 水位(m) 流量(m3/s) 水位(m) 流量(m3/s) 285.35 5.6 297.30 3020 285.80 26.9 298.30 3420 286.30 65.9 299.30 3860 286.80 118 300.30 4300 287.30 178 301.30 4740 287.80 252 302.30 5210 288.30 348 30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