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日常生活世界.doc
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日常生活世界
摘 要:本文通过对汉乐府民歌作品的收集和整理,经由文学研究转入历史探寻,探究了汉乐府民歌中展现出的汉代日常生活世界。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缕析其在乐府诗歌文本中的映现。然后进入文化分析,揭示其蕴含的精神内质。
关键词:汉乐府民歌;日常生活;文化内蕴
一、汉乐府民歌中的服饰风俗
(一)汉代服饰种类
1.服装
《乐府诗集》中《孤儿行》写道“冬无复襦,下无单衣”①。“襦”是一种外套,长度大约至膝盖,它外形短小所以方便人们日常的劳作。“复襦”是指有里有絮的襦,冬季穿用来保暖。《陌上桑》中写罗敷“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两首民歌中出现的襦都是很精美的,通过美丽的服饰来衬托女主人的坚贞智慧。《陌上桑》中写“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焦仲卿妻》中描写刘兰芝“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汉代时,下身服装统称为“裳”,袍式服装腰以下的部分也属于这个类别。在汉代乐府民歌中体现较多的是“裙”。裙是汉代女子的服装,裙的颜色鲜艳,花纹美丽。
2.冠履
《陌上桑》中写“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绡头”是古时男子束发所用的布带或丝带。古人在加冠之前,先以纱巾束发。②社会上层男子要戴冠,据《礼记》记载“冠礼”在二十岁举行,是成年的象征。最初,冠是为了束发,是当时各种帽子的总称。冠是服饰中最能展现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的一种,可以通过戴冠的情况来辨识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淮南子?人间训》中写“寒不能暖,风不能障,暴不能蔽也。”③可见,冠的使用价值远远低于它的社会价值。
《焦仲卿妻》中描写刘兰芝“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履根据制作材料可分为皮履、丝履等。丝履是由丝锦制作而成的履,比较高档。与更常见一些的是价格更加低廉的草履和麻履。“?小币灿美闯坪舨菪?和麻鞋。《孤儿行》中写道“手为错,足下无菲。”,其中的“菲”与“?小蓖ǎ?草鞋。④草鞋方便劳作又价格便宜,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农民中非常常见。
(二)日常装饰
《陌上桑》中描写罗敷“头上倭堕髻”。汉代成年女子的发型主要是发髻。根据髻的多少分为单髻、双髻和多髻。罗敷所梳的倭堕髻也叫堕马髻,见于《后汉书?梁统传》。《风俗通》中记载“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始自梁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仿效。”⑤《铙歌十八曲》中《有所思》写到“双珠?x瑁簪”。簪用于固定头发,它的材质种类繁多,簪的首部还有珠宝作为装饰。《焦仲卿妻》中描写刘兰芝“耳着明月??”。??是一种女性的耳饰,与其相似的还有珥,是一种较长的珠玉耳饰。《陌上桑》中描写行者“下担捋髭须”,罗敷赞美自己的丈夫“?H?H颇有须”。可以看出不同类型胡须要与身份相对应。
二、汉乐府民歌中的饮食风俗
(一)饮食结构
1.主食
《古歌》中写“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说明了当时人们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关注。汉武帝时期麦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战城南》中写“禾黍不获君何食?”禾也称作粟,就是今天的小米。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汉代的主食较之前又增加了新的种类。当时粮食作物统称为“五谷”,汉代时已超出了“五谷”的范围了。《中国饮食史》中介绍了当时十八种粮食作物,综合《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文献的相关记载,当时常见的主食有六种:粟、稻、黍、麦、菽、麻。
2.副食
《十五从军征》中的“采葵持作?}”,《长歌行》中“青青园中葵”。在汉乐府民歌中涉及到“葵”的词句有很多,这些都说明了葵在当时种植普遍,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蔬菜。《孤儿行》中有“六月收瓜”《薤露》中有“薤上露,何易??”。与之前相比汉代的蔬菜品种有了极大的丰富,人们的饮食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鸡鸣》中写“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从中可见,李和桃两种水果在当时已比较常见。汉代时期人们食用的蔬菜和水果通过人工种植和向自然索取两种方式获得,品种已经比较丰富。
《西门行》中写“饮醇酒,炙肥牛。”、《陇西行》“青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酒在汉代乐府民歌中频频亮相。汉代饮酒之风在社会各个阶层中都非常盛行,酒的种类较之前也更加丰富,除了最常见的以粮食为原料的酒之外还出现了水果酿造的酒和加入香料或花朵酿造的酒。
(二)饮食礼仪与风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饮食礼仪规制和风尚。一些融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饮食中,一些则专门适用于宴饮场合。
《董逃行》中写“服尔神药莫不欢喜,陛下长生老寿。”,《长歌行》中“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汉代值得一提独特的饮食风俗是求仙的思想的流行,乐府民歌中有很多关于服食神药成仙的记载。
除此之外,饮食中,也有一些禁忌,基本分为三种。一种是个别地区或民族的饮食禁忌,这种大多是封建迷信不符合常识的;一种是健康角度的禁忌,如“鼠涉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