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探《诗经》中鱼兴象的观念内涵.doc
浅探《诗经》中鱼兴象的观念内涵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和归纳了“鱼”这个兴象在《诗经》中的三种观念内涵。笔者认为鱼兴象是一个性爱隐语,用来指代婚姻配偶、男女情事;它还寄托了人们渴望丰年富足、祈求多子多福的理想和愿望。同时,以鱼“潜”和鱼“跃”对举,表现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这些观念内涵的产生源于古代先民对于“鱼”的崇拜,以及在一种原始宗教生活下形成的习惯性的联想。通过这些归纳和分析,不仅使得我们对《诗经》中这些“鱼”类兴象有了更好的把握,不再感到其意义的艰深晦涩,而且使得我们从源起上认识到“兴”这种艺术创作手法整个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诗经》;鱼兴象;观念内涵;原始崇拜;原始思维
兴是《诗经》中重要的艺术创作手法之一。[1]朱熹《诗集传》中对“兴”的解释是“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2]这里所谓的“他物”无非就是“禽鱼草木人物名数”[3]等众多物象。它们在《诗经》中并不是一个个单纯的自然物象,而是作为“他物”起兴的兴象,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以鸟、兽、鱼、虫、草、木为主体的兴象,构成了《诗经》物质材料的主题。它们与“所咏之词”之间不是“全无巴鼻”的,而是像一个“古老的隐语”,与“所咏之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隐藏着丰富、复杂而又神秘的观念内涵。“鱼”兴象广泛地出现在《诗经》中,三百多篇中有二十四篇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鱼”,涉及鱼的种类达十五种之多。鱼儿畅游在《诗经》的海洋中,其背后有着悠远而深厚的文化意蕴。首先,《诗经》中的鱼是一个“性爱隐语”,多与男女情事、婚姻匹偶有关;其次,鱼是一个吉祥物,多与丰年富足,祈求多子多福有关;此外,“鱼潜之忧”与“鱼跃之乐”还是人生通达与否的象征,代表了人生所处的不同的状态。而这一切又与原始时期人们对鱼的崇拜和原始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先从分析归纳“鱼”兴象的观念内涵入手,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产生这些观念内涵的原因,理解“鱼”兴象与《诗经》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认识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思维的起源问题。
一、《诗经》中“鱼”之观念内涵
(一)作为性爱隐语
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一文中十分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鱼”作为“性爱隐语”的普遍现象,并指出“鱼是匹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4]在《诗经》里,“鱼”常用来指代匹偶和情侣。例如《诗经?齐风?敝笱》中“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敝笱在梁,其鱼鲂?r。齐子归止,其从如雨。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诗中的“鱼”确实是一个性爱隐语。姚际恒先生在《诗经通论》中指出:“‘鱼’,阴类,故比文姜;‘云’、‘雨’、‘水’,亦皆阴气,故比从者。”[5]这里的“敝笱”(破鱼篓)隐射鲁桓公,敝笱不能管制住鱼,暗指鲁桓公不能防闲文姜。一般涉及到寻找美人和性爱的诗还常常伴有钓鱼、打鱼、食鱼、烹鱼等方面的描写。如《诗经?召南?何彼?a矣》第三章写到“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这里虽然没有出现“鱼”字,但写到了钓鱼、捕鱼的工具,以“钓丝”为隐语,赞美“齐王之子”与“平王之孙”结为美满的姻缘。《诗经?小雅?采绿》的后两章: “之子于狩,言?o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其钓维何?维鲂及?r。维鲂及?r,薄言观者。”在聂石樵主编的《诗经新注》中解释“?o、纶都是两性行为的隐语,钓鱼常为渔色的隐语”。[6]还有用“食鱼”表示两性关系的,《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这里的“食鱼”与“取妻”相对应,“食鱼”之意一目了然,表示求偶。《诗经?桧风?匪风》写到:“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谁能亨鱼?溉之釜?g。谁将西归?怀之好音。”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讲,“烹鱼、吃鱼喻合欢或结配”,那么这首诗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不仅如此,“鱼”还常常和“鸟”、“水”相结合来指代男女情事。《诗经?周南?关雎》中以雎鸠(鱼鹰)关关和鸣并在河洲捕鱼象征“君子”以求“淑女”;在《诗经?卫风?硕人》中写到庄姜出嫁的盛况,末章连用了拟声拟态的叠词,对鱼加以歌咏,“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B??瑁??@鲔发发。葭?I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A。”这既是对自然风光的精彩描写,又是以“鱼水交欢”暗示夫妇关系的和谐。《诗经》中出现的“鱼”兴象大多与男女婚姻、情事有关,这也是其观念内涵的主要方面。
(二)丰年富足的吉兆
“鱼”被赋予富足繁多的意义,表面上看来,“鱼”与“余”的读音相近,鱼属疑母鱼部,余属余母鱼部;但主要的还是因为自渔猎时代以来,鱼一直都是人类重要的事物来源和劳动的对象。鱼类比之于其他食物资源,有着取之不尽的供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