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葡萄抗病基因的调研报告
关于葡萄抗病基因的调研报告
前言
葡萄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果树之一,但葡萄生长常遭受各种病害危害,其中葡萄霜霉病是危害葡萄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葡萄霜霉病源于北美,18世纪末传入欧洲,后几乎遍及所有的葡萄产区,多发生于温暖潮湿的环境。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葡萄叶片,严重时也侵染果穗、新梢等幼嫩组织。葡萄染霜霉病后,染病叶片的叶背会有白色霜状霉层,有的叶背会有坏死斑。果穗受害产生脱绿的病斑,也会有白色霜状霉层,容易干枯脱落。新梢被侵染会产生凹陷的黄褐色病斑,有时也会产生白色霜状霉层(贺普超,1994;Banani et al.,2014)。
葡萄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葡萄霜霉菌引起的病害,葡萄霜霉菌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科,单轴霉属,是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活体营养型寄生卵菌。葡萄霜霉菌的侵染过程总是发生在潮湿的环境中,一般包括孢子囊萌发、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以及侵入寄主组织三个时期。其侵染循环大体又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阶段。雄器和藏卵器通过受精作用产生融合细胞,随后二倍体卵孢子形成。卵孢子在病叶等病残组织中越冬,这是病害的初侵染源。第二年春,卵孢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产生孢子囊,孢子囊萌发后释放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风雨到达开放的气孔处,通过产生的菌丝侵入寄主组织内部,完成有性生殖的初侵染阶段。初侵染完成后,经过5-10天的潜育期,病斑气孔处伸出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由孢子囊再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次侵染,既是葡萄霜霉菌通过无性繁殖完成的二次侵染阶段(孔庆山,2004;Allègre et al.,2007;Rossi et al.,2007)。葡萄霜霉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2~25℃,相对湿度为95%以上,其侵染程度主要随周围环境和寄主葡萄抗性不同而有所差异。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感病性不同(Yu et al.,2012)。一般认为,圆叶葡萄对霜霉病完全免疫,美洲种葡萄对霜霉病有明显的抗性,欧亚种葡萄普遍感霜霉病。关于山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一直存在争议。贺普超(1984)认为山葡萄易感霜霉病。宋润刚(1998)等研究发现山葡萄不抗霜霉病,但品系间感病程度差异较大。Wu等(2010)认为一些山葡萄品种属于抗霜霉病葡萄品种。Yu等(2012)通过实验发现一些山葡萄尽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较高,但它们的菌密度值都要低于欧亚种葡萄,说明山葡萄中至少存在部分抗病性,因此被归类于较抗类别。在育种研究中,美洲种和山葡萄都是良好的抗性品种资源。 目前在生产上针对病害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在防治葡萄霜霉病方面主要依赖于喷施波尔多液。化学杀菌剂防治病害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可能影响葡萄的品质。此外,化学杀菌剂加速了菌株的变异,而又产生新的化学灭菌剂,使之成为一个无休止的循环。霜霉病等疾病的传播,增加了人们培育新的抗病品种的迫切需求,将抗霜霉病性状与具有优良品质的葡萄性状相结合,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问题的更为安全、长久有效的途径。
2正文
2.1葡萄抗霜霉病研究进展
人们发现已经克隆的抗病基因产物存在一些相似的保守结构域如NB-ARC结构域、LRR结构域等,利用这些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并从植物基因组DNA中进行扩增,扩增的产物与抗病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这些即为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它为筛选抗病基因或抗病相关基因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Seehalak等(2011)在抗霜霉病的杂种葡萄NY88.0507.01和易感种黑皇后中克隆得到91个RGA序列,其中易感种黑皇后中得到42个RGA,说明RGA在抗性品种和易感品种中都可以获得。此外,Wang P等(2013)根据NBS保守结构域设计的简并引物在三种抗霜霉病葡萄(红地球、贝达和藤稔)和易感品种(无核白)的基因中扩增出10个RGA序列,与已知的R基因序列比对相似度很高,系统发生表明它们分布在两个主要NBS-LRR蛋白分支上。实时定量PCR分析出RGA1、RGA2、RGA5和RGA23在感染霜霉菌后显著表达,推测可能与葡萄抗霜霉病有关,使得克隆出抗霜霉病基因成为可能。同时RGA也可作为分子标记,构建遗传图谱。Di Gaspero和Cipriani(2003)将葡萄的两个RGA家族转化为与抗病性相关的STS标记,为进一步筛选抗霜霉病基因提供了条件。Tantasawat PA等(2012)把13个RGA-SSCP(抗性基因类似物单链构象多态性)标记与71种抗霜霉病的葡萄性状进行分析实验,这71种葡萄是抗病品种和易感品种7个杂交组合所得到的子代。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RGA-SSCP标记,结果发现有1个RGA-SSCP标记与抗霜霉病有关。研究还发现RGA-SSCP标记在葡萄早期就能有效的检测出对霜霉病的抗性。
许多如抗霜霉病这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