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第十中学013届高三级11月月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湛江市第十中学013届高三级11月月考

湛江市第十中学2013届高三级11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试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等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如需要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横征暴敛/飞来横祸 B.复辟/ 精辟 C.D./ 关卡???? 度量/置之度外????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既称为小品文,它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相对地说,篇幅不宜太长。乐毅的《报燕惠王书》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不能不说是肺腑之言和性灵之作,但由于它们的篇幅长,就不能算作小品文。有的文章虽短,而且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可是作者在篇中毕竟过多地诉诸理性而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当然也不能居于小品之列。 A.短小精悍   B.言简意赅  C.肺腑之言 D.一孔之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建设部拟定了未来十年期间我国将建成城市住宅20亿平方米,届时,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 C.D.4.[来源:Z_xx_k.Com]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水深广的样子。 A. 绵亘东趋 趋:延伸 B. 繁卉被岩 被:遮盖 C. 引以给庖 给:供给 D. 地势斗峻 斗:争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B 所植桧犹存 诗成而归??????????????????? ?视向所历群山 C 仅可为路?????? ? D 分韵赋诗者久之 上为“招云亭” 遂记兹游之胜 7.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涧多石底,云深树茂 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 (1)(3分)译(2)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分)译(3) 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4分)译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来源:学科网]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终期于尽[来—15小题 年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 红 苇 为什么说年是“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呢?从年的深远的影响上来说对于过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说出一大堆感受感想和故事过年是最能牵动民族情绪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事情了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年文化而以年文化为代表的节日文化又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年之所以称之为“最后”是说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这个传说对汉民族生活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能与之相匹敌的口头传说几乎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年的传说又可说成是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却一直保持在民间口头传说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要揭示年的真相最为直接的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于年的口头传说这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口头传说就其受忽视的程度而言我把它叫做“最后”的口头传说把年的口头传说当成一个文化问题就会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个现实呈现的景象:一条细弱的藤上却结出了一个巨大的果子细弱的藤蔓就是年传说关于其内涵我们知之甚少相关的研究也相对较

文档评论(0)

gbn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