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慢性胃炎肠炎:常配伍党参、山药、薏米、黄芪,湿盛气滞者加砂仁、厚朴,兼热者加黄连、黄芩;也加太子参、车前子为基本方,治疗肠炎泄泻、小儿秋冬季腹泻等;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5、肝性胸水:加大腹皮、桑白皮、桔梗、丹参为基础,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脾虚便溏者加炒山药、白扁豆,黄疸者加茵陈等,治疗肝性胸水。 6、妇科疾病:治疗顽固性带下病,效果甚好。还可随症加味治疗妇科病症,加藿香、砂仁、半夏、生姜、苏梗,治妊娠恶阻;加砂仁、党参、山药、大腹皮、黄芪、桑寄生等,治妊娠肿满;加当归、白芍、生姜皮、大腹皮、桑白皮、鲤鱼等,治疗急性羊水过多等。 苓桂类方——五苓散 仲景条文中涉及五苓散的论述有11条(8/3): 1.《伤寒论》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伤寒论》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3.《伤寒论》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4.《伤寒论》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5.《伤寒论》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巽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6.《伤寒论》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7.《伤寒论》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8.《伤寒论》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9.《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三十一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10.《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四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11.《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五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五苓散组方: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主治:太阳病蓄水证及霍乱热多欲饮水者。 太阳表邪内传太阳之腑,膀胱气化不行,遂成蓄水证。小便不利、渴欲饮水为主症,伴头痛身热,脉浮等。水蓄不化,津不上承,渴饮不解,甚则水入即吐,即成“水逆”。 重用泽泻为君—甘淡性寒,利水渗湿。 二苓为臣—增强利水渗湿之力。 白术为佐—健脾培土,运化水湿; 桂枝为佐—外解太阳表邪,内助膀胱气化。 五药合用,通阳化气,利水渗湿,并解表邪。使气化水行,小便通畅,表里诸症得解。 【现代应用】 1、泌尿系统疾病:用治“癃闭”,可配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治疗术后尿潴留,还可用治经行浮肿、妊娠或产后癃闭,以及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前列腺炎等属水湿内盛者;加车前草、土茯苓、蒲公英、败酱草等治疗尿路感染(热淋);合四逆散治疗尿路综合征;加苍术、大腹皮、白茅根等治疗肾小球肾炎;加黄芪、薏苡仁等,用治特发性水肿;还可改善肾功能不全的电解质紊乱。 2、胃肠疾病:用于多种呕吐,如妊娠呕吐、急性胃肠炎呕吐等。五苓散“利小便而实大便”之功,而治疗肠炎腹泻之属湿泄者;还可用治经行泄泻等。 3、 3、胸腹腔积液:葶苈子、桑白皮、大腹皮等,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包积液;合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衰;加赤芍、丹参、郁金、生黄芪、全瓜蒌等,治疗肝硬化腹水;配伍瓜蒌、大腹皮、鸡血藤、麻黄、黄芪等,可配合西药抗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4、脑血管病变:治疗各种眩晕效果明显。加黄芪、葛根、升麻、丹参、僵蚕、地龙,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证;加山楂、神曲、泽泻,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加车前子、川萆薢、丹参、大黄,治疗高尿酸血症。 5、外科疾患:加防己、生黄芪、车前子、丹参、红花、三七等,治外伤肢体软组织肿胀;合防己黄芪汤治膝关节滑膜炎——“血不利则为水”。 方证鉴别: 五苓散证、肾气丸证、猪苓汤证,均利小便而治水湿。 肾气丸证—小便不利,口渴,腰腹拘急疼痛,畏寒。 猪苓汤证—小便短赤、频数涩痛,烦躁而无水逆证。 苓桂术甘汤—中阳不足之痰饮,眩晕心悸,胸胁支满。 (方用甘草,治在中焦) 五苓散+生姜——茯苓泽泻汤,化气利水,和胃止呕 五苓散+茵陈——茵陈五苓散,清利湿热,退黄 五苓散+小柴胡汤——柴苓汤,解表清热,健脾利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