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 【重难点】 本课重点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本课难点 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基础知识】 1、结合本课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墨家 墨子 各学习小组找到与各学派思想有关的成语。 【合作探究】 1、结合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归纳他们各自的治国主张。 2、结合必修一、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出现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 【知识提升】(此环节为课下自学部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思考,加以掌握)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思想家 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 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当堂检测】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的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打破④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孔子的思想主张有( ) ①“克已复礼”②“为政以德”③“节用而爱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3、“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孔子创办私学的作用是( ) A、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C、促进“百家争鸣”出现 D、五经成为教育传统课程 5、孔子由热衷政治到潜心办学的主要原因是( ) A、各诸侯国统治腐败 B、自己的政治主张糟到冷遇 C、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D办学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6、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A、“仁” B、“义” C、“礼” D、“信” 7、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 A、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C、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8、下列思想家,其政治主张体现了与时俱进思想内容的是( ) ①老子②孔子③墨子④韩非子⑤孟子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9、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说“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该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 A、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 B、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 C、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D、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10、下列主张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道家 ②天行有常、民贵君轻—儒家 ③今必胜昔、以法治国—法家 ④非攻兼爱、节用尚贤—墨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自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哀,冷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

文档评论(0)

fzhuix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