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中药制剂浸出制剂.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热明目茶 【处方】 决明子(炒)270g 菊花10g 甜叶菊20g 【制法】 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干燥,分装,即得。 【功能主治】 清热祛风,平肝明目。用于高血压、头眩、头痛、目赤目糊等症。 【用法用量】 开水泡服,一次1袋,一日3次。 【禁忌】 孕妇忌服;忌酒及辛辣食物。 【规格】 每袋装3g 【贮藏】 密闭,防潮。 茶剂举例 一、浸出药剂的质量控制 ㈠防止长霉发酵 ㈡防止混浊沉淀 ㈢延缓水解作用 严格操作规程,视情添加适宜的防腐剂 在制备过程中尽可能除去提取液中杂质 利用加热、冷冻、添加乙醇或其他 有机溶剂抑制或破坏植物酶,延缓水解 第三节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 二、浸出药剂的质量检查 ㈠中药质量 ㈡制备方法 ㈢外观检查 ㈣鉴别与检查 1.鉴别 2.检查:根据《中国药典》附录对各浸出药剂 剂型的检查项目 理化鉴别 色谱鉴别 薄层色谱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㈤含量测定 1.中药比量法——浸出药剂若干容量或重量相当于原中药多少重量的表示方法。 2.化学测定法——采用化学手段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3.生物测定法——利用中药浸出成分对动物机体或离体组织所发生的反应,确定浸出药剂含量(效价)标准的方法。 例 题 1.除另有规定外,每1g浸膏剂相当于原药材   A.2~4g B. 2~5g C. 4~7g D.6~8g E. 1~3g 2.一般药物酊剂的浓度为 A. 25%(g/ml) B. 20%(g/ml) C. 15%(g/ml) D. 10%(g/ml) E. 5%(g/ml) 3. 制备煎膏时炼糖的目的是   A.使产生适量转化糖 B.使产生焦糖   C.除去杂质和水分 D.杀死细菌 E.防止“返砂” 4. A. 多采用煎煮法制备 B. 多采用浸渍法制备 C. 多采用渗漉法制备 D. 可用热溶法和冷溶法制备 E.采用压制法制备 汤剂: 糖浆剂: 流浸膏剂: 块状茶剂: 例题 1.可使液态物料瞬间干燥的方法是 A.冷冻干燥 B.沸腾干燥 C.喷雾干燥 D.减压干燥 E.红外线干燥 2.能将两种相对密度不同的液体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A. 微孔滤膜滤过 B. 超滤 C.沉降分离法 D. 垂熔玻璃漏斗滤过 E.离心分离法 3.能用于分子分离的方法是 A 砂滤棒滤过法    B减压滤过法 C微孔滤膜滤过法         D 超滤膜滤过法 E垂熔漏斗滤过法 4.薄膜浓缩主要基于何种原理? A 降低沸点 B 提高加热温度 C 提高传热系数 D 增加汽化表面 5. 湿颗粒可采用的干燥方法有( ) A 烘干干燥 B沸腾干燥 C喷雾干燥 D红外线干燥 E 压干燥 例题 6.以下关于减压浓缩的观点的论述,( )是不正确的: A能防止或减少热敏性物质的分解 B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高 C不断排除溶剂蒸汽,有利于蒸发顺利进行 D可利用低压蒸汽作加热源 E不利于乙醇提取液的回收浓缩 7.下列关于物料中所含水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结合水包含部分平衡水及自由水 B只要干燥时间足够长,物料就可以除去全部的水 C自由水一定是非结合水,是可以从物料中除去的水分 D平衡水一定为结合水,是不可以从物料中除去的水分 E以上叙述均不正确 8.干燥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汽化速率的阶段是( ) A恒速阶段  B降速阶段 C减速阶段  D加速阶段 E高速阶段    浸 出 制 剂 第一节 概 述 浸出制剂(Extracts) :以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中药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而制得的一类药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胶囊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