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相适应原则研究(排版完成)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罪刑相适应原则研究(排版完成)5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罪刑相适应原则研究 姓 名: 学 院: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 系: 专 业:法学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校内): 职称: 指导教师(校外): 职称: 月 日 罪刑相适应原则研究 [摘要] 由于罪行相适应原则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所以在我国其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使得其指导作用不能够进行充分发挥。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罪行相适应原则不仅具有深远的思想渊源,而且经历了各家学术纷争。由此罪行相适应的原则的起源、发展和完善都是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同时我国的刑法的发展也将这方面的原则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关键字] 罪刑相适应原则;报应主义;功利主义 Crime adapt to the principles of research [Abstract] crimes adapt principles in China started late, so in our country do not have a system theoretical system makes its guiding role is not able to give full play. A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riminal law, the crime fit the principle not only has far-reaching ideological origins, but also experienced various academic disputes. Thus the offense principle of adapting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are influenced by Western though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iminal Law these aspects of the principle of fully reflected. [keyword] Crime and Punishment Adapt principles; retributivism; utilitarian 目录 一、 5 (一)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早期思想渊源 5 (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主张 5 二、 古典刑事学派与罪刑相适应原则 6 (一)报应主义与罪刑相适应原则 7 1.康德与罪刑相适应原则 7 2.黑格尔与罪刑相适应原则 8 3.宾丁与罪刑相适应原则 9 (二)功利主义与罪刑相适应原则 9 1.贝卡利亚与罪刑相适应原则 9 2.边沁与罪刑相适应原则 9 三、 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10 致 谢 11 参考文献 12 西方启蒙思想家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主张 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在不同思想家的理论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主要体现的还是罪刑之间相均衡的思想,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的涵义是,对一个人刑罚的轻重应当与他的犯罪行为的轻重相当,轻罪轻罚,重罪重罚;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的涵义是,刑罚的调控应当适度,不能过轻或者过重,是刑罚的恶和犯罪的恶相当。对这方面涵义的表达能够运用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所言,“罚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充分地说明了刑罚的度的掌握,否则只会造成相反的后果。 (一)罪刑相适应原则在适用中的问题 (1)刑法理论缺陷 我国刑法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所固守的传统理论存在诸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根据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犯罪主观方面,我国刑法总则明确地分为两种即故意、过失,该两种又各有两类即故意分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而过失分为疏忽大意过失、过于自信过失。除此之外,我国刑法并未将故意与过失之间的中间罪过状态、故意与过失的复合罪过状态等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加以规定。在故意犯罪的情况下,行为人必须明知犯罪客观方面构成的事实,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换句话来说,对于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事实,行为人必须有认识,否则就不符合“故意”的原理。这一原理,在大陆法系国家也得到普遍承认。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认为,构成要件具有规制故意的机能,反过来说,构成要件显示了故意认识内容,即故意认识内容就是构成要件的要素。因此,成立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