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干栏建筑继承与更新_以土家新村的建筑方案为例_裴奕pdf.docVIP

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干栏建筑继承与更新_以土家新村的建筑方案为例_裴奕pdf.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干栏建筑继承与更新_以土家新村的建筑方案为例_裴奕pdf

第 22 卷 第 3 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Vol. 22 No. 3 2009 年 9 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ep. 2009 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干栏建筑继承与更新 —以土家新村的建筑方案为例 裴 奕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干栏建筑在我国少数民族建筑史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但这种特殊的建构方式所产 生的建筑物,在很多年内大致保持了相同的面貌,渐渐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矛盾。 围绕如何保护和继承干栏建 筑这一问题,从新材料、新结构、新布局的角度尝试对传统干栏建筑进行改造,并对其中的经验进行总结。 希望能让 传统干栏建筑和现代生活相适应,从而焕发新生,为人们留下这珍贵的历史遗产。 关键词: 干栏建筑;结构;材料;平面布局 中图分类号: TU2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679(2009)03-0054-04 关于土家吊脚楼 吊脚楼是我国南方干栏建筑的代表,至今不少生活在山区的少数民族仍在使用着这种古老而实用的建 筑方式,其中又以鄂西、湘西的土家族最为典型。 2007 年,笔者前往湖北省恩施市考察了土家族的吊脚楼,发 现土家吊脚楼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因地制宜的建构 土家吊脚楼一般都建在山势险峻的地方,一来便于防御野兽,二来可以留出更多平地耕种庄稼,这在山 区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物平面一般呈“L”型或“凹”型,主体坐落在山坡间的小块平地上,两侧再有厢房向外 挑出,建筑的结构柱延伸落地,插在下面崎岖的山岩之中,整体空灵俊秀,远看就像悬吊在山林之间,故名“吊 脚”。 鄂西的土家吊脚楼的底层一般不加木板隔墙,对比之下,使得上部建筑更显轻巧,加上屋檐的举折,整 体建筑充满腾飞的张力[1]。 鄂西的土家吊脚楼有别于湘西的吊脚楼, 表现为建筑正面朝向 的不同。 在湘西地区,建筑临河而建,正屋面街,因此临河的吊楼实际 上是建筑的背面, 而在鄂西山区, 建筑的正面与吊楼的方向是一致 的,这也体现了吊脚楼不拘一格的风格特征[2]。 由众多单体建筑组合成村寨时,一般以公共用地的院坝、桥梁为 中心展开,单体建筑依山就势排列在四周,平面布局并不追求严格的 中轴对称,表现了山地建筑群自由的一面(见图 1)。 内在结构逻辑 土家吊脚楼虽然外观上看似复杂, 其实结构的实质仍属于传统 的穿斗式木构架单体建筑。 建筑上覆布瓦,下垫基石,中间是由骑、 柱、枋组成木构架;以柱承重,将柱用枋纵向“串联”组成排扇,排扇之 间再用横向的枋连接,组成完整的受力体系;柱间装木板壁,按需要 分隔出大小不同的空间。 这种建筑方式适应了山区的地形,并且取材 方便,施工便利,很好的发挥了材料的力学特性,因此在山区这种有 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图 1 鄂西彭家寨吊脚楼测绘图 ————————— [收稿日期] 2009-06-17 [作者简介] 裴 奕(1983-),男,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 第 3 期 裴 奕: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干栏建筑继承与更新—以土家新村的建筑方案为例 55 土家吊脚楼一般都带有精美的雕刻装饰,建筑做工也有自己的考究。 土家的木雕艺术反映在建筑中,表 现为对于建筑结构的装饰,梁头、檐枋被寄寓成不同吉祥的造型,雕刻 的风格一般比较拙朴,重整体的把握,大气而亲切。 重要的是,装饰一 般与结构构件结合出现,这种结合既没有产生纯粹为装饰而装饰的多 余构件,也没有出现因装饰而破坏材料受力特征的现象,力与美从形 式到逻辑都体现了完美的统一(见图 2)。 与土家生活的自然融合 土家族的婚丧嫁娶、信仰、风俗等都在吊脚楼内演绎,一栋吊脚楼 就是一部浓缩的土家族民俗史。 它作为民族物质文化的标志,充分满 足了土家人们的心理需求。 土家族吊脚楼堂屋两侧的厢房的前半部分一般都设有火塘,火对 图 2 土家族吊脚楼的构成要素 于土家人具有重大意义,房屋建成后入住前,一般都要请火,赶年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火坑旁边,烤大火、守 岁、放烟火,称“出天行”。 平时,火塘的上方会垂有长方形的坑架,美味的土家腊肉就是在这坑架上熏制出来 的。 逢年过节,大家聚到一起,在吊脚楼旁的空地上载歌载舞,应该说,是吊脚楼见证了土家族的发展历史[3]。 土家吊脚楼的当代困境 遗憾的是,在笔者调研的地区,吊脚楼这种传统的建筑正呈现出一种衰败的趋势。随着社会发展的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