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情感教育及教师情感性素质培养实验研究报告.docVIP

中小學情感教育及教师情感性素质培养实验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小學情感教育及教师情感性素质培养实验研究报告

中小学情感教育及教师情感性素质培养实验研究报告 孙德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情感教育的内容是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教育。建立中小学情感教育操作性目标、内容、方法体系等,是中小学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实验表明,开展情感教育对中小学生情感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情感素质是以教育爱为核心成份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艺术以及教育风格等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培养教师情感性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体制。 关键词:教育实验;教育调查;情感教育;教师情感性素质;文献研究 1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外对情感及情感教育的关注和研究进展较快。在国外,苏联教育学家强调理智感、道德感与审美感的统一,出现了以苏霍姆林斯基为代表的“和谐教育”法,批判了以学习上的表现、分数作为衡量人价值的唯一尺度的观点和行为;美国出现了克拉斯沃尔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罗杰斯的情感教育理论和情感心理治疗的大量临床经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高峰情感体验论,强调积极情感对生活和对人生的意义,强调爱是一种能力和艺术。美国先后有700多所中小学开展情感教育,在欧洲及亚太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分别在20世纪70-80年代兴起情感教育。就国内来看,情感与认知活动、情感与道德行为、情绪与身心健康等方面研究已取得一批实证性成果,涌现出一些富有情感教育特色的教育改革实践模式,如“情知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爱的教育模式”和“愉快教育模式”等。 但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未能形成重视、开展情感教育的良好局面。在实践中,教师情感性素质普遍或缺,情感教育表现为主观性、随意性、经验性,对于情感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操作模式等,缺少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学校、教师和家长只重视学生知识学习,而忽视他们情绪、情感的状态和教育。有些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动辄对学生讥讽、挖苦,甚至体罚,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有的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原因,只看到学生认知方面存在的方法或基础问题,而对情感这一深层次、实质性方面的问题却往往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必要的研究。教师一味责怪学生学业上不用功,而自己却缺少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结果把学生推进了自卑、自暴自弃的深渊。缺乏情感性素质的教师,便没有情感教育,学生们只能在没有关爱中倍受精神乃至肉体的折磨,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呆板刻薄,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成为一句空话。正如日本一位教育家所言,这种缺少情感层面的教育是“忘掉了另一半的教育”。 进入了21世纪的中国,不能不思考:我们的教育怎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21世纪的教育只有一个选择,即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样的教育必须是主体性和情感化的。可以说,重视情感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优良情感和健全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教师的情感性素质的培养也随之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2实验的理论假设 2.1课题的界定 情感教育是指按照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要求和心理学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塑造和调节学生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的教育活动。 关于“情感”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许多心理学家对“情感”一词的表述不尽一致。费洛伊德指出,人生的目的在于“寻求幸福,他们要得到幸福,而且要永葆幸福”,情感就是一种人生对幸福的感受和快乐的体验。阿诺德认为,情感的感受和体验,不仅包括感官的感受和体验,而且包括有认知参与的精神上的感受和体验。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把情感作为一种能力,这是颇有创造性的论证,他提出的内省智能,实质上是个体对主观体验的一种自我认知(即认知能力),而人际智能是个体对他人情感体验和行为表情的一种认知(即情感能力)。这两种认知揭示了情感体验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机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和高峰体验说,使“情感产生于需要”这一科学命题有了更具体、更清晰、更深入的表述。他指出,人的七种需要,按由下而上的层次排列是: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认知、审美与自我实现需要。当生理、安全、归属、审美等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时,人会强烈地感受到友爱的可贵,渴望在一定的社会集体中建立深厚的同事关系,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和建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一个富有理想、富有创造能力的人,去体验人生的崇高价值,获得一种情感上的高峰体验。 孟昭兰在《人类情绪》一书中写道:总览有关文献资料发现,“情感”这个词,既包括一个“感”字,有“感觉”、“感受”之意,还包括一个“情”字,又与“同情”、“体验”相联系。“情感”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是感情性反映方面的“觉知”,它集中表达了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方面。 综上所述,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涉及到人的心理和精神诸

文档评论(0)

yx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