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抗生素应用对比分析.doc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预防其可能的感染,经过近几年来应用各种抗生素对比分析证实,一般性抗生素即能达到此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1~2002年2年中经腹子宫切除病例43例,术后常规应用一般性抗生素(青霉素、甲硝唑或林可霉素、庆大霉素)为Ⅰ组,年龄35~50岁;应用贵重广谱抗生素(头孢类)36例为Ⅱ组,年龄35~55岁。
1.2 手术指征 两组手术主要指征基本相同:都不包括晚期恶性肿瘤,合并或本身为感染性疾病,内科较严重的合并症如糖尿病、心脏病、贫血等,手术指征主要包括子宫、卵巢良性肿瘤、无严重粘连出血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1.3 术前准备与术中、术后用药 术前准备两组基本相同,术前0.5%碘伏阴道擦洗3次。我院常规非炎症性子宫切除术前、术中都不采用抗生素药物,术后抗菌药物一般应用3~7天,以静脉给药为主。
2 结果
选用几个明显的指标即术后腹部切口感染、阴道残端晚期出血(炎症所致),术后住院期间身体其他部位如泌尿道、会阴、肺部感染等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Ⅰ、Ⅱ组指标对比
从表1中对比明显看出,腹部子宫全切术后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尤其是预防腹部切口感染及阴道残端炎性出血,并且显示一般性抗生素配合应用与贵重抗生素疗效是一致的。
3 讨论
3.1 腹部子宫切除术后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 正常情况下生殖道存在各种细菌,阴道内有多种葡萄球菌及链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生长,有不致病性条件致病菌,也有毒力较强的致病菌,有G、G-,也有厌氧、需氧菌。妇女年龄不同菌种可不同,手术刺激可以导致细菌的改变和转化,组织创伤更给细菌侵入提供了方便条件,腹部子宫切除无可争辩地有细菌的潜在感染的可能,更有可能的感染是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子宫切除手术应用抗生素在理论上是需要的,且这种药物必须对多种细菌有效,国内外不少文献报道术前一次、两次应用抗菌药物有效,但临床实际上更多的是术后应用。20世纪70年代曾提倡少用药、不用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当时我院发生多例术后切口感染,认为主要问题还是术后未用抗菌药物所致,所以我们采用术后抗菌药物的常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一般抗生素联合应用预防术后感染是有效的 一般性抗菌药物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细菌,临床实际应用中很难做到细菌培养,从理论上讲,生殖道内的细菌是复杂的混合菌种,抗菌药物必须有针对G、G-及需氧菌、厌氧菌的。贵重抗菌药物的应用,其一是医生的习惯,其二是患者经济情况较好而希望用好药。两种抗菌类型预防效果无明显差异,尽管目前有耐药细菌出现也值得考虑,但实践证明一般性抗生素仍然是安全有效的。当然第一线一般性抗菌药物应用3天后效果不明显,有感染发生或继续加重的趋势,还是应该及时更换新一代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 张随学.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yxyy/main/index.php.2011(04)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xyfm/class/. 2010(10)
[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huanmei/class/.2010(02)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MRI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qikan/class/.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01)
[9] 高成杰, 张随学,裴强,徐达传.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