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docVIP

四年級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年級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课:李春华 副备课 马仕贵 ?一、单元教材简说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 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9、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10、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1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12、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13、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6、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7、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四、课时安排 5、古诗两首2课时 6、爬山虎的脚3课时 7、蟋蟀的住宅2课时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课时 语文园地2 4课时 黄粮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计划 课 题 5.古诗两首 第1课时 总第1 6 课时 时间:9、14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3.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猜一条谜语,谜底是一位诗人的名字,看谁最先猜出来。听好了: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但诗写得好,他的书法作品、他的画、他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都极负盛名,他和他的父亲、弟弟合称“三苏”,他是谁?(苏轼)。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可以知道这首诗有关的哪些信息? 3.检查预习,指读正音 二、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 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3.交流学习所获。 4.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 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呢?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 7.“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呢? 8.齐读“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熟读成诵,领悟诗请 1.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用多种形式朗诵此诗(小组比赛、指名朗诵、全班齐诵等。) 四、收集材料,拓展学习 二次备课 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古诗,从而引入新课。 因为本首诗没有生字,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相互间指正,读好,也能落实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 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形象认识能较快帮助他们区分理解。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文档评论(0)

v4v5v4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