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
总 序季羡林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 多得不可胜数。 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 “天下第一好事, 还是读书。 ” “天下” 而又“第一” , 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 呢?也许有人认为, 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 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 一样。 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 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 我却认为, 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 , 事出都有因, 不应当马马虎虎, 等闲视之。 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 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凡是事情古老的, 我们常总说“自从盘古开天地” 。 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 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 人变成了人以后, 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 这种智慧如滚雪球, 越滚越大, 也就是越积越多。 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 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 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 没有增加什么智慧。 人则不然, 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 而且根据我的观察, 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 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 到了今天, 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克隆” 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 不知这种技术发展伊于胡底。 信耶稣教的人担心将来一旦“克隆” 出来了人, 他们的上帝将向何处躲藏。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 一是实物, 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 以后者为主。 在发明文字以前, 保存智慧靠记忆; 文字发明了以后, 则使用书籍, 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 搬到纸上, 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 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 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 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 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我常常想, 人类向前发展, 有如接力赛跑, 第一代人跑第一棒; 第二代人接过棒来, 跑第二棒; 及至第三棒, 第四棒, 永远跑下去, 永无穷尽, 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 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 这样一来, 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 又是什么呢?但是, 话又说了回来, 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 的说法。 读书的知识分子, 古代通称之为“秀才” , 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 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 三年不成” , 是取笑秀才的无能。 这话不无道理。 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 , 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痞子流氓, 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 开国“英主” , 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 诗人只有慨叹“可惜刘项不读书” 。 “秀才” 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 或者“帮闲” 。 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 了。但是, 话还要再说回来, 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是这一批地痞流氓, 还是“秀才” ? 答案皎如天日。 这一批“读书无用论” 的现身 “说法” 者的“高祖” 、 “太祖” 之类, 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 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 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 他们对我们国家毫无贡献可言。总而言之, “天下第一好事, 还是读书” 。现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一套《书海浮槎》 , 实在也是天下一件“好事” 。 因此, 我十分乐意为这一套书写这样一篇短序。1997. 4. 8洒扫封尘 启迪来者 ——读《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陈寅恪是一位史学家, 但是他的成就的意义和影响并不限于历史学界。如果我们要探讨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思想史, 要研究自清末特别自“五四” 以后, 一部分上层知识界人士怎样企求将传统的治学格局与西方近代文明相结合, 以开拓一条新的学术途径, 希望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那末, 陈寅恪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陈寅恪的研究, 在“文革” 及“文革” 以前的十几年中, 似乎是一个禁区。 近些年来, 他的著作陆续出版和重印, 受到学术和读书界的注意。 这不能不说是这几年来我们文化学术界健康发展和开放精神的反映。1988 年下半年, 中山大学曾举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陈寅恪学术讨论会。使人高兴的是, 继这次会议之后, 由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发起, 邀集大陆和港台约 30多位专家撰文, 编辑了一部《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 ,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六篇, 记述陈寅恪的事迹, 研讨其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 第二部分27篇, 大致是就陈寅恪生平曾经涉及过的领域, 分哲学、 语言学、 文学、 历史学等几方面, 进行专题探讨。 这种用论文集的形式纪念某一位有造诣有影响的学者, 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式, 因为这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这位学者的治学轮廓,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后学者知道, 我们应当怎样在前人已经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