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诺奖”揭晓的解读与追问.doc
“诺奖”揭晓的解读与追问
从10月7日起,2013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在最先公布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中,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和兰迪·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因发现细胞内运输系统的奥秘共享奖项。8日,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得物理学奖。一天后,美籍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阿里耶·瓦谢勒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分享化学奖。
而伴随着一年一度“诺奖”盛宴的开席,“诺奖情结”又开始周期性地刺激着国人。在深度解读诺贝尔奖成果的同时,“下一个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会是谁?” “中国在什么领域最有可能得奖?” “自然科学领域何时才有零的突破?”诸如此类的问题再度被提出,引发人们的思考和热议。
来自耶鲁大学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美国科学家兰迪·谢克曼,以及斯坦福大学的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共同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均与细胞囊泡相关。其中,谢克曼发现调节囊泡传输的基因,罗思曼解释了囊泡是如何与目标融合并传递的蛋白质机器,祖德霍夫则揭示信号怎样引导囊泡释放被运输物。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李培峰介绍,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物质进行分拣、包装并在正确的时间运送到正确的地点,胞内囊泡运输系统正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支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的突破性发现解释了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达、病毒感染细胞的方式,以及为什么胰岛素释入血液时会有变化。
囊泡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培峰说,囊泡运输障碍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如颅面疾病和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等涉及细胞囊泡相关元件的基因突变。发育缺陷、免疫缺陷、神经退行性疾病、白化病、肿瘤、精神分裂症、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等都涉及到囊泡运输的异常。在他看来,细胞囊泡运输相关蛋白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从而在抑制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它们不是直接癌基因产物,却能够改变癌细胞的增殖、生存和侵袭能力。3位科学家对于囊泡机制的揭示为人们准确清楚地认识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而寻找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持,使人类实现优化生命质量这一目标成为可能。”
“他们的工作并不是吸引大众眼球的热门研究,也谈不上近期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他们以科学的远见和洞察力,针对领域内重要的基本问题展开坚持不懈的研究,最终取得丰硕成果。”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孙坚原认为,这一点在当前对中国科学家具有特别的示范意义。
虽然推迟了一小时公布,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是毫无悬念地授予了“上帝粒子”的追随者们——英国84岁的彼得·希格斯和比利时81岁的弗朗索瓦·恩格勒,以表彰他们对“上帝粒子”所做的预测。
“上帝粒子” 又称希格斯玻色子,科学界普遍认为恩格勒率先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设想。而彼得·希格斯等6位科学家于1964年发表了相关理论,并以他的名字“希格斯”命名了这种粒子。
1964年,希格斯预言,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一直以来,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在这个“上帝粒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它的作用产生惯性,由此产生了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真的存在吗?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们都想“抓”到它。霍金曾押过100美元赌注,赌“上帝粒子”无法找到。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陈申见介绍,“上帝粒子”肉眼看不见,转瞬即逝,捕捉难度非常大。为了寻找“上帝粒子”,必须把一个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了获得超凡的加速度,来自全球的5000多位科学家参与研发了一种强子对撞机,把它安装在位于法国和瑞士边境地下100米深、长27公里的环形隧道中,面积相当于450个鸟巢。这样的环境,使得对撞机能够把质子加速到99.99%的光速。
去年7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发现了疑似“上帝粒子”,并在今年3月得以证实。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被发现之后,“上帝粒子”就被视作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最大得奖热门,更被评论为“半个多世纪来最伟大物理学成就”,可惜最终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而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时间历经3次推后,官网还曾将倒计时页面改为“还在会商”的公告,可见争议之大。
这是因为在1964年间,有6位物理学家在4个月期间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这项理论的相关文章,每个人的研究都建立在其他人成果之上。甚至连希格斯本人也坦承,造就这项理论基础的关键文章,出自他人之手。更复杂的是还有数以千计的物理学家从事这项研究。而一项诺贝尔奖最多只能有3位得奖人,虽可包括机构,但不颁给已过世者。此次,希格斯和恩格勒终于众望所归成为诺奖得主,陈申见说,时机正好。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