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毁誉参半的铁骑 联邦德国Spz12—3装甲车传略.doc
毁誉参半的铁骑 联邦德国Spz12—3装甲车传略
背景
1955年5月,随着《巴黎协定》的生效,联邦德国成为主权国家,并很快加入了北约。同年11月,联邦国防军正式组建。身处东西方对峙的最前沿,严峻的国际环境要求联邦国防军必须尽快建立一支强大的装甲武装力量。因此在建军之初,国防军陆军就根据前国防军以及美军作战经验,提出了部队完全摩托化和机械化,以提高火力和机动能力为目的的编组原则。根据这一要求,装甲部队需要装备一种拥有较强火力的装甲人员输送车。当时,联邦德国陆军的装备基本是依靠西方盟国(主要是美国)提供的。在50年代中期,美国所能提供的最现代化的装甲输送车就是M59。该车战斗全重达19.3吨,能搭载2名车组人员和10名步兵,主要武器是1挺12.7毫米重机枪。德国人对这型车并不满意,认为其实质上就是一种“装甲巴士”,车载火力不足,无法为步兵提供有效的支援。在美国之外,北约的另一个主要成员国英国当时装备的主力装甲输送车是“萨拉逊”。这种轮式装甲车的搭乘能力和M59相同,但战斗全重仅10.1吨,最大行驶速度达到72千米/时,机动性能出色。不过,联邦国防军坚持要求新式装甲车必须是履带式的,因此也没有将“萨拉逊”纳入其考虑范围内。
而在其他西方盟国中,法国霍奇基斯公司生产的TT6轻型履带式装甲车倒是获得了德国人的青睐。但该车过于小巧,即使是加长车体的改进型号,在西德陆军中也只能充当装甲侦察车。一番搜索之后,德国人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中立国瑞士身上。当时,瑞士希斯帕诺-苏伊扎公司自行投资研制了一种名为AT14的自行高炮,该炮拥有全封闭炮塔,装备2门30毫米机炮。吸引德国人注意力的就是这种自行高炮的底盘。德国人颇为欣赏其低矮紧凑的外形,决定在其基础上研制一型装甲输送车。1956年,联邦德国向希斯帕诺-苏伊扎公司订购了一辆原型车,瑞士方面将该装甲输送车命名为HS-30。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研发方式,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联邦德国军事工业尚处于恢复和积累设计经验阶段,完全依靠本国力量很难及时满足军队的急需。而在成熟的国外原型基础上进行改进,就能大大缩短研发周期。不过,这种方式后来却因HS-30的一些缺陷而招致了不少的批评和非议。
1957年,联邦德国陆军同本国的亨舍尔公司、哈诺玛格公司以及英国里兰公司签订了HS-30的生产合同。之所以将一部分生产合同授予一家英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批量生产于195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62年。1959年生产型车开始装备部队。在联邦德国陆军中,HS-30的正式型号名称为Spz12-3,单车价格按1960年币值为23.8万西德马克。包括各种变型车在内,Spz12-3系列共生产了2176辆,其中英国里兰公司生产了1119辆,亨舍尔和哈诺玛格各生产了510辆和547辆。除装备联邦德国陆军外,秘鲁陆军也曾购买了20辆二手车。
性能简介
Spz12-3全长6.31米,车体长5.56米,宽2.54米,全高1.85米,车体高1.63米,车底距地面0.4米,战斗全重14.6吨,乘员3人,载员5人。该车车体为全焊接结构,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一扇向后打开的单片式舱门,舱门前方安装有3具潜望镜。紧邻驾驶员的是车长,其上方也有一扇向后打开的舱门。车体前部右侧则安装有一座单人炮塔,炮塔内装备一门20毫米机炮,炮塔顶部有一扇向前打开的舱门。
车体中部为载员舱,其上方有两扇向左右两侧打开的长方形舱门。车体后部右侧为动力舱,左侧设有一个乘员通道,车体后部装甲板的左侧相应地设置了两扇较为狭长的舱门。虽然乘员可以通过这个通道从车后部离车,但对携带武器装备的士兵来说,该通道过于狭窄,上下车十分不便,因此多数情况下还是通过载员舱顶部的舱门出舱,然后从车体两侧跳下车。
安装在Spz12-3单人炮塔内的20毫米机炮,是希斯帕诺-苏伊扎公司研制的HS.820型,由莱茵金属公司按许可证生产。该炮采用细长的85倍口径身管,发射20×139毫米弹药,炮口初速1100米/秒,射速可达1000发/分。火炮的俯仰射界为-10°到+75°,水平射界360°,车内备弹2000发。除机炮外,在车长舱门口通常还装有1挺MG-3型7.62毫米机枪。另外,在车体首上装甲板的两侧还各装有4具烟幕弹发射器。在Spz12-3服役期间,为提高装甲步兵的反坦克作战能力,部分车还在炮塔之后的车顶部加装了1门美制M40A1型106毫米无后坐力炮。该炮有效射程800~1000米,射速5发/分,发射的破甲弹破甲深度可达400毫米。炮身上还附加安装了1挺M-8C型12.7毫米测距机枪,用以配合火炮作战。
Spz12-3的动力装置为一台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生产的B.81 MK.80F型八缸水冷汽油发动机,排量6.5升,功率173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