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化之食之天下-改探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变化之食之天下 食物的起源 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迹相当丰富,最著名的有属于早期直立人的元谋人、晚期直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丁村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的化石等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人类要与形体和力量上远远超出自己之上的许多动物搏斗,而温顺柔弱的禽兽,还有江河湖沼的游鱼虾蚌,就更是逃脱不了这些原始的猎人和渔人的搜寻了。 除动物而外,古人类更可靠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是长在枝头、结在藤蔓、埋在土中的各类果实和野蔬。 食物的发展——粮食 长江流域的开发史也与黄河流域一样古老,在距今近1万年前,也有了原始农耕文化,不同的是它不是北方那样的旱作,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中国古代将栽培谷物统称为五谷或百谷,主要包括稷(粟)、黍、麦、椒(豆)、麻、稻等,除麦和麻以外,都有了7000年以上的栽培史。 食物的发展——果蔬 其次是蔬菜和水果的丰富。《诗经》和《尔雅》、《山海经》中记载最多的陆生蔬菜,如瓜、韭菜、苦瓜、萝卜、水生蔬菜有蒲、莲藕、菱角,调味蔬菜有葱、蒜头、紫苏及秦椒、姜(薑)等,《山海经》记有海棠、桃、李、杏、梅。 西汉时张骞通使西域,从西方传入了蒲桃(葡萄)、无花果、石榴、西瓜、哈蜜瓜等。而江南还有甘蔗、荔枝、龙眼、橄榄、等。可见后代一些常见的水果,此时已初具种类。 食物的发展——肉类 动物性食物在饮食中的地位日渐重要,这些食物主要靠畜牧和狩猎获得。在甲骨文记载中,就有马厩,而殷代对畜养的马、牛、犬等分类很细,并有役使、祭祀和食用的各种区别。 而一般百姓逢年过节都要烹牛宰羊,大摆宴席。 捕鱼业也有很大发展,据专家鉴定,殷墟出土的就有鲻鱼、黄颡鱼、鲤鱼、青鱼、草鱼、赤眼鳟等。而池塘养鱼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食物的发展——调味品 随着肉类的食物,动物脂膏也被食用。先秦时人们食用动物脂肪,到周秦两汉时油脂已被广泛食物。 两汉时,已普遍开始使用和食用植物油,当时除麻籽油、菜籽油,还有胡麻油、大豆油等。各种调料的发现和利用,为烹饪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的自然调味品有盐、梅子、蜜、姜。人工调料有醯、酒、酱、等。 食物在古代的变迁 两宋一直到元明清,首先表现为主要原料的不断增减更替,比如延续了近两千年的菰米,在宋代时逐渐减少,明清已完全淘汰,而小麦、小米、高粱的比例不断增加,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麻籽由全食变成了油料。随着豆制品的发展,豆类作物成为了主副兼用的粮食。 其次是人工培育蔬菜瓜果的日渐增多,而食用野菜日渐绝迹。同时从域外引进的甘蓝、菜花、丝瓜、黄瓜、辣椒等,大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的原料和味道。 此外肉类原料中,此前的野禽野兽已逐渐被家禽所代替。 第四,花卉类原料进入饮食原料的行列,参与了饮食的制作,各种花卉可以入茶、酿酒,如茉莉、玫瑰、芍药、蔷薇、等。花卉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类糕饼饭粥、美味佳肴、制酱,甚至可以直接食用。 食品与战争之侵略 饥饿引发战争。倘若第二次世界大战真的只是因为错误的思想,那么我们大家都是安全的。但是,如果这场战争及其暴行是与物质需求有关,那么我们就无法如此轻松地切断自己与邪恶的干系。 把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的扩张主义图谋放在当时世界政治经济的框架下加以考虑:当时食物是唯一至关重要的商品。大英帝国曾主导全球的自由贸易体系因为大萧条的爆发而瓦解。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仅凭国内资源无法给本国人民提供足够多的食物,它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可以按照英国制定的规章行事,这放在20世纪30年代似乎是种屈辱,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要么可以试图控制更多领土。 然而结果是日本军人不仅让其他人挨饿,而且其本身也在挨饿。最终,与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相比,日本士兵死于饥饿及相关疾病的还要多一些。 食物与战争之侵略 纳粹德国计划控制地域辽阔的东欧帝国,这个帝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居民挨饿。当纳粹必须选择在一场前景不明而又拖宕漫长的战争中让谁挨饿时,他们萌生出极端的想法,最后选中了犹太人。在纳粹眼中,世界上大部分犹太人是造成德国遭遇一切不幸的元凶。科林厄姆证明,食物匮乏是造成德国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因素之一。  战争导致饥饿。我们否认物质需求引发战争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侵略性的殖民战争往往都以失败告终。德国人和日本人都输掉了战争,折戟各返老巢。 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前食物的变化 传统社会:南方多食米饭海鲜、北方面粉肉食 鸦片战争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使中国的饮食结构更加丰富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 1、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 2、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