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水域兩起碰撞事故引发的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一水域兩起碰撞事故引发的思考

PAGE1 / NUMPAGES8 同一水域两起碰撞事故引发的思考 高 鸿 提要:广州港沙角水域发生了两起大型拖带船组碰撞锚泊船的事故,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从两起事故的共同点出发进行了详尽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在狭窄水道进行大型拖航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拖航 碰撞 锚泊船 狭水道 安全措施 1事故经过 相关船舶资料 1.1.1 第一起碰撞事故船舶资料: “N”:远洋拖轮,船长60.08米,型宽11.6米,型深5.7米,吃水4.1米,主机功率971KW×2,双固定螺距螺旋桨。 “Z16”:半潜驳,船长121.64米,型宽31.60米,型深7.70米。 “D-C”轮:约2万载重吨的散货船。 1.1.2 第二起碰撞事故船舶资料: “S”:远洋拖轮,船长87.0米,船宽14.0米,型深7.0米,最大吃水6.0米,主机功率4500HP×2 。 “Z”:半潜驳,船长122.45米,船宽30.50米,型深7.60米。 “Y98”:约3000载重吨的油轮。 事故经过 1.2.1第一起事故:2005年6月28日 1432时,“N”用两根80米长的尼龙缆 主拖“Z16”离开广州小洲码头,拟往大鹏湾作业。本次拖航有两艘3400匹马 力的港作拖轮在“Z16”船尾两边,一艘1670匹马力的拖轮吊尾。船组前后有 海事局的巡逻船清理航道,警戒过往船舶注意避让,在海心岗水道处,禁止其他 船舶通行。 船组离开码头进入航道后,因转向而发现吊在船尾的拖轮容易发生“倒拖” *作者:高鸿(1969-), 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第一船队安监调度部主任,甲类船长,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号44070034905),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GD737)。 现象,拖轮船长遂指示该拖轮解掉缆绳,跟随在船组艉部作应急用。船组抵达广州港#75号灯浮后,由于航道较为宽阔,两艘海事警戒船撤离。1910时过虎门大桥,此后水域更宽,两艘港作拖轮也撤离,只有那艘1670马力的拖轮尾随。2001时,航向145o,航速7.5节,船组到达川鼻水道时,因距离#1、#2黄色专用标比较近,略微向左改向,当过了#1/#2浮标后即向右改向至155o,2004时转至158o,由于水流过急避让不开锚泊船“D-C”轮,“Z16”与之造成碰撞危险,“N”采取左舵10o,双停车措施,2005时,“Z16”船尾浮箱与锚泊船“D-C”船首碰撞(22°43.′53N 113°40. ′23E)。事故造成“D-C”轮船首外飘舷墙被撞扁,“Z16”左浮箱严重受损。 图1: “N”拖“Z16”碰撞锚泊船“D-C”轮示意图 1.2.2 第二起事故:2008年8月5日1555时,“S”拖带“Z”离开坭洲锚地到#32LD锚地避台,该轮用两条各60米长的尼龙缆拖带,进入航道后加车至8o螺距角。1823时右舷通过#49浮标后,距离#32LD锚地只有1.4海里,拖轮减速至6o螺距角,航向147o。1827时因风流压差较大,加车至7o螺距角,并转向至105o(左前方有移锚泊船),1829时再次加车至8o螺距角。此时,东北风5级,东南流约4节,船组控制困难,1834时拖轮已避开锚泊船“Y98”轮,但所拖驳船“Z”右舷尾部还是撞上了“Y98”轮。造成“Y98”轮船首凹陷,“Z”右舷尾部被撞出一个长约2米,宽0.1米的破洞。 图2:“S”拖“Z”碰撞锚泊船“Y98”轮示意图 2 两起事故的共同特点 从以上事故经过可以看出,这两起事故发生的时间虽然相距3年多,但发生碰撞的情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发生在同一水域。第一起事故发生在川鼻水道,第二起事故在伶仃水道,相距仅5海里。 2.事故均发生在傍晚,第一起事故在2005时,第二起事故在1834时。 3.涉及事故的船舶均是拖带船组碰撞锚泊船。两起事故均是拖轮拖带15000吨级的半潜驳,而且均是被拖驳船与锚泊船碰撞。 4.事故拖轮的船长其资历都很浅,经验少。第一起事故的拖轮船长是首次任船长,第二起事故的拖轮船长也只有6个月的资历。船舶操纵经验的缺乏,造成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不足,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导致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 5.发生碰撞时的过程相似。由于水流很急,约3.5至4.0节,船组控制困难,对局面估计不足,拖轮已通过锚泊船,但被拖船还是太接近,致使驳船尾部压碰锚泊船。 3 事故原因分析: 从以上两起事故的共同特点入手,可以做出如下的原因分析: 3.1. 船员在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的现象。 在第一起事故中,船组从离开小洲码头起到#75灯浮,这一段水道狭窄,河流弯曲,进出港小

文档评论(0)

sfk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