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技术讲座 主讲人: XXX 提纲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当前发展状况 计算机技术的未来趋势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算盘(汉代) 加法计算机(1642年) 乘法计算机(1673年) 差分机(1822年) 分析机(1834年) 霍勒斯制表机(1888年) 真空电子二极管(1904年) 电子三极管(1906年) 1941年研制的Z-3型计算机 1943年12月“巨人”计算机运行 MARK-1(1944年) 1946年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 晶体管(1947) 1955年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 1956年第一个高级程序语言FORTRAN 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1958年) 计算机历史上最成功的机型之一IBM S/360 (1964年) 1968年Intel公司成立 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 1965年摩尔提出“摩尔定律” “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2个月翻一番 ” 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改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1965年的时候,芯片上的元件大约只有60种,而现在,英特尔最新的Itanium芯片上有17亿个硅晶体管。 UNIX(1969年)与C语言(1973年)的诞生 自图灵奖诞生以来,其获得者一直都是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与学者,而在所有这些届的图灵奖中只有唯一的一届有个例外,那就是Ken?Thompson与Dennis?M.?Ritchie,他们都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由于Unix与C语言的深远影响,1983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当年的图灵奖破例颁给了作为软件工程师的Ken与Dennis,并在当年还决定新设立一个奖项――软件系统奖,以奖励那些优秀的软件开发者,当然首个软件系统奖也是非他们两人莫属了。 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Altair 8800(1975年) Microsoft公司成立(1975年) 1975年,Bill Gates从哈佛大学中途辍学,和Paul Allen共同创办微软(MicroSoft)公司。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软件帝国。 Bill Gates也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全球首富。 二、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华罗庚和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小组 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当冯·诺依曼开创性地提出并着手设计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时,正在美国Princeton大学工作的华罗庚教授参观过他的实验室,并经常与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1956年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时,华罗庚教授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我国从1957年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为纪念这个日子,该机定名为八一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该机在738厂开始小量生产,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共生产38台。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研制,以前苏联当时正在研制的БЭСМ-II计算机为蓝本,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中科院计算所、四机部、七机部和部队的科研人员与738厂密切配合,于1959年国庆节前完成了研制任务。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平均浮点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参加119机研制的科研人员约有250人,有十几个单位参与协作。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年) 我国在研制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同时,已开始研制晶体管计算机,1965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实际上从1958年起计算所就开始酝酿启动。在国外禁运条件下要造晶体管计算机,必须先建立一个生产晶体管的半导体厂(109厂)。经过两年努力,109厂就提供了机器所需的全部晶体管(109乙机共用2万多支晶体管,3万多支二极管)。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为用户运行了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在我国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109机 第三代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增材制造》课件—02增材制造技术的常见工艺方法及其装备.pptx VIP
- 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docx VIP
- 《明别集丛刊》第1辑目录.pdf VIP
- 药物的合成反应.ppt VIP
- 具身智能标准体系发展研究.docx VIP
- 2025年税务系统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0).doc VIP
-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和反思初中物理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pptx VIP
- 室外给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不定式、动名词、分词高频考点(解析版)-2025年上海中考英语专项复习.pdf VIP
- 2025年高速公路收费员岗位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与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