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规范复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题规范复习

答题规范复习 诗歌鉴赏 示例: 1、诗人又是如何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作者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答出四种景象即可)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景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绘形绘色,动静结合,写出了南湖早春妩媚可人之态。 2、本诗第二联(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3、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请以颔联为例,说说此联写景的特点与作用。 写景特点: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虚实结合。 作用:①交代送别的地点。②透露出对游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 出题: 如何描写景物? 怎样描写景物? 写景的特点? 分析写景艺术? 哪一联(写景)描写精妙,试分析? 思考:答题角度有哪些?优先考虑哪些? 示例: 1、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2、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或答上片写景,为下片借景抒情做准备)。 3、“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风雪载途、朝京人绝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②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烘托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③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4、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有何作用? 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的初春美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之感和伤感落寞之情。 5、第一二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开篇写秋日项王台上白云飘荡、亚父坟前草木茂密的景象,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是抒情的依托,为全诗定下哀伤、沉重的感情基调。 6、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什么作用? 诗人借用落日、帆影、暝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傍晚、渡口空寂苍茫的画面。渲染空寂苍茫的氛围,点明时令。 7、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夕阳、西风、衰草、秋空、薄云、飞鸟。以肃穆空阔的自然风光衬托诗人不畏肃杀、勇于进取的豪情。用孤鸟还巢衬托诗人应有的思乡之情。 出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思考:考什么?步骤如何? 出题: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描绘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思考:根据例题归纳作用。和什么答题方式接近? 示例: 1、请简要分析《代出自蓟北门行》最后四句的艺术手法。 ① 互文。“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使用互文。写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②直抒胸臆。“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抒发了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③用典。“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使用《九歌·国殇》的典故,礼赞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壮士。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①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4、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5、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出题: 问某联、某句的手法,优先考虑什么?( ) 问全诗的手法,优先考虑什么?( ) 问运用哪些艺术手法,请简析。 思考:答题格式是怎样的? 思考:试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各举一例,指出解释该手法的答题格式。如:比喻:将……比作……,写出对象的……特点,生动形象。 示例: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诗人独倚层楼,面对清秋寒日缓缓西下,内心无限怅惘。诗句融情于景,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 2、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