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人生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從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人生观

PAGE PAGE 12论文成绩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人生观 姓 名 乔丽红 学 号 14040910311061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目 录一、论文摘要3二、正文41、苏轼生平及诗词简介4(1)苏轼生平简介4(2)苏轼诗词简介52、“人生如梦”对苏轼的影响6(1)仕途之坎坷6(2)人生之无常73、苏轼作品中显现的人生观9(1)苏轼的词作9(2)苏轼的诗作9(3)苏轼的散文10(4)苏轼儒道释融合的人生观在其作品中的显现104、多种因素形成苏轼超然自适与乐观旷达的人生观115、小结12三、参考文献13四、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日志14五、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15论文摘要【摘要】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他在封建社会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人生观,具有以儒家为根本,道家为辅助,佛禅为补充的文化特点和自身相矛盾的特征。“戏作一篇书,千古发争端”引自《苏轼全集·诗集·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五使得苏子“久戏风波”引自《苏轼全集·词集卷二·满庭芳·归去来兮》:问人间何事?久戏风波。。在北宋的政治迷乱中,苏轼成了党派之争最大牺牲品之一,他由此仕途坎坷,命运漂泊,多年离索,加之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与不幸,曾一度使他嗟叹“人生如梦”、“人生如寄”,而他又是乐观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深感自己不过天地间“一蚁寄大磨”,由此,他谅解了人生的无常和个体生命的卑微:富贵本无定,世人自荣枯。入狱、贬谪、丧妻,这一连串的劫难经历,使苏轼对政治与人生进行了全面的反省,在思想上缓入佛、老哲学作为对儒家信仰的补充。旷达虚静,随遇而安,而又桀骜倔强,不改正直的品性、济世的初衷,坦荡堂正,从而形成了苏轼最为世人崇敬的人格魅力。也正由于这样糟糕的人生际遇使他更深地体悟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生,不过求个“自乐引自《苏轼全集·诗集·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五引自《苏轼全集·词集卷二·满庭芳·归去来兮》:问人间何事?久戏风波。引自《苏轼全集·诗集卷二十四·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关键词】苏轼 诗词 人生观 儒家? 道家? 佛(释)家? 思想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人生观前言苏轼,这个文学史中独一无二的奇才。他在词、诗、文、绘画理论的创作中都有很大成就。他开创了宋词中的豪放一派,在宋词中加入哲理的反思;他引领了诗歌中的理趣诗潮流;他又是散文中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风格自然而雄放,有很多惊绝千古的名篇存世。他在书法、绘画上的造诣也很深,他对绘画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东坡其身,逃不脱仕途,虽“甘与麋鹿友”却“苦为世味诱”,因此其归隐之心隐逸之情只能诉于诗词中、于对释道空无、逍遥思想的追随与渴盼中。所谓“大隐隐于金马门”,大概指的就是东坡这种“身为仕宦累,心为不系舟”之人。一切文章,皆由心出,心性相似,故其文采亦是相仿。本文通过对苏轼诗词等文艺作品的研究,浅析东坡先生合佛、道、儒三家,而又自成一体的人生思想。苏轼生平及诗词简介(一)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神宗元丰三年(1080)御史台兴“乌台诗案”,苏轼(45岁)被以“谤讪朝廷”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政,起用于反对熙宁变法的旧官,苏轼受到太后特别的器重,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苏轼又不赞成司马光等尽废新法,因政见不合,就主动请求出知杭州、颍州等地。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改元绍圣,罢“元祐党人”,苏轼于绍圣初年(1094)四月以“讥斥先朝”罪贬知英州,尚未到达贬所,八月又贬惠州,绍圣四年四月再贬儋州。在儋三年,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徽宗朝立“元祐党人碑”(罪人碑),苏轼碑上有名。高宗朝才得正名,赠太师,谥文忠。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作的苏轼画像,遂题诗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引自《金山志》引自《金山志》 (二)苏轼诗词简介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

文档评论(0)

yx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