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非物质文化遗产.docx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浦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第一节 总体状况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县共收集非遗线索5063条,调查项目1033个,初步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1.种类、数量状况。调查项目涵盖十七个大项中的近百个种类,其中民间文学1324 个,民间音乐50 个,民间舞蹈16 个,戏曲 38个, 民间美术 140个,民间手工技艺414 个,生产商贸习俗79 个,消费习俗230 个,人生礼仪 611个,岁时节令 968个,民间信仰 542个,民间知识 144个,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99个,传统医药 340个,其他 39个。由此可见,我县民间文学、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类资源最为丰富,分别占调查项目总数的26.1%、19.1%和12.2%;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其他类资源较少,占比例均不到1%;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医药类资源则相对比较丰富。2.资源分布状况。从行政区域的分布数量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九牧镇992 个,临江镇732 个,莲塘镇 573个,濠村乡 447个, 富岭镇420个,仙阳镇403个,水北街镇 266个,永兴镇 159个,忠信镇 134个,万安乡134 个,盘亭乡118 个,古楼乡114 个,石陂镇108个,河滨街道108 个,枫溪乡 82个,管厝乡66 个,南浦街道85个,山下乡59 个,官路乡33 个。 项目遍布全县19个乡、镇(街道)。从项目在全县分布的差异性来看,各门类的项目基本大同小异。较为突出的是受当地多种方言的影响,有的项目(如民间音乐、舞蹈)在各地的差异性较大,有的项目(如观前九十渡歌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带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色。3.濒危状况。普查中走访了非遗传承人近2000人次,发现了一大批从小就在民间从艺的老艺人,掌握了大量资源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仅登记了传承人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健康状况,还进行了人物、现存实物的拍照和有关实物资料的收集存档。目前浦城的非遗资源正在不断的的流失:有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研究和理论支持;民俗活动多为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失去一部分传承空间与环境;农村年轻作者外出打工逐渐增多,传承学习的机会相应减少,传承队伍客观上存在不稳定等因素;传承人有老龄化的倾向,70岁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一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相伴于老艺人的许多项目在逐渐的消失或已经灭亡。比如:民间文学中的歌谣(小调)有一部分的内容已不完整,再也无法弥补,传唱也只限于老艺人会唱;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情况基本相似;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医药的大部分内容,已经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而成为落后的工艺、陈旧的知识和被抛弃的陈规陋习,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而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在不断的流失,非遗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不断的破坏。第二节 重点资源状况及时抢救本地区具有代表性或重大意义的非遗项目,主要是对全县濒危项目、高价值项目、特色明显项目、老年人年事已高项目、高潜力项目和影响广泛项目等优先进行深度调查,进行录音、录像和摄影等采集,及时加以抢救性挖掘和重点保护。对已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和县级非遗项目进行再度补充调查,增补了一些新的调查资料和部分影像、声像资料。以争取申报更高级别的非遗名录。目前,我县已列入省级非遗项目的有“浦城民间剪纸”、“浦城闽派古琴艺术”、“浦城提线传子木偶戏”、“浦城丹桂茶及其手工制作技艺”四个;列入县级非遗项目有“浦城包酒”、“浦城豆腐丸”、“浦城茶花灯舞”三个;2009年新挖掘的项目“浦城马灯戏”、“浦城肉燕”两个,拟申报县级非遗名录。2009年,“浦城民间剪纸”、“浦城闽派古琴艺术”已通过专家评审,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2010年,浦城包酒申报市级非遗项目。第三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派古琴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象征。早在《诗经》的《国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章句,古琴在中国有近3000年的历史,历朝历代都有古琴名家出现,对古琴艺术的追求造就了诸多流派,形成了独有的古琴音乐体系,影响着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在清代,出现许多优秀琴家和流派中,当时影响较大的有浙派、苏派、川派、闽派。闽派古琴艺术自清道光年间形成,已有170多年的历史。闽派古琴艺术创始人祝凤喈,字桐君,浦城人。19岁初始抚琴,由其兄教授指法,后日习不辍,三十余年磨砺,形成自己的琴风。祝凤喈任浙江东防同知,宦游江浙大地,琴不离身,以琴交友,以琴论道,所到之处,名噪一时。他在浦城故居还大兴土木,构建园林,拥琴数十张,筑十二琴楼贮藏和弹奏。他在浦城古斋接纳四方游人,与天下琴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