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辨析方法学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置推断法 还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可能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涓涓泉源细水慢流) 例(高考江西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解析:A项前后两句中的“而”连接的都是动词,根据语句结构相似原理很容易推断出“而”都是连词,表承接;D项根据语句结构相似原理也很容易就可以推断出“乎”都是助词,都可译为“啊”。于是,A、D两项就排除了。 五、代入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如判断“为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 例(2012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钦听其论学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玺书至而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以刘日薄西山 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C项“以”都是连词,因为。A项代词,他;第二个语气词,揣测语气“大概”。B项第一个“但是”;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D项第一个“为”,动词,成为,作为;第二个,表被动;(当时又有边将欺诈诱骗杀害百姓,把它们当做战场上俘获的敌兵) 六、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 如 “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也”,只需抓住该句是“判断句”这个标志,就能确定“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而“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也”虽也是助词,但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 * * * * * * 词性 * * * * * 苏教语文网-免费资源站: 苏教语文网-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文言虚词 的辨析方法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 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形式 1、选择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文翻译题中也涉及到虚词的考查。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 一、位置推断法 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 所之者 5.送孟浩然之广陵 1-3句“之”在动词后,作代词; 4句“之”处于“所”后,组成“所字结构”,“之”作动词; 5句“之”处于“广陵”前,作动词。 一、位置推断法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7.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8.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顷之,烟炎张天 1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处于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处于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处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时间副词后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