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短暫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进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进展
医脉通?2013-09-13?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分享
HYPERLINK /simple/index-1280.html \o \t _blank 中国卒中论坛暨2013北京大学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进展学习班于2013年9月7日-9月8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毕齐教授介绍了 HYPERLINK /wiki/essentials.php?group_id\o \t _blank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定义的历史沿革,病例生理分型,诊断以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TIA概念历史演变
?TIA的概念经历了从时间定义演变为临床-组织学损害的定义的过程。
?1965美国第四届普林斯顿会议提出TIA的定义为“突然出现的局灶性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且排除非血管源性原因”;这个定义应用于临床40多年,直到2002 TIA工作组提出新的定义为“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典型临床症状持续不超过1h,且在影像学上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DWI(+)=infarction]”。
?比较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2002年新的TIA定义出现了影像学诊断的标准(要求无梗死出现),同时时间从原来的24小时缩短为1小时。正是由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TIA的定义也随之更新。
?2009 ASA的TIA指南再次更新了TIA的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不伴发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在最新版的TIA定义中,增加了两个方面的新内容,即取消了时间概念;在发病部位方面增加脊髓的病变。
?然而,基于脊髓的TIA定义并未得到中国专家的认可。 HYPERLINK /guideline/742 \o \t _blank 中国专家制定的有关TIA定义也推荐采用2009年ASA颁布的组织学新概念,但鉴于脊髓缺血的诊断临床操作性差,推荐采用以下定义: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急性梗死的短暂神经功能障碍。
?对比新旧TIA定义(表1)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然而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新版TIA定义强调一过性缺血性症状可引起持续脑损害。正是基于此,我们鼓励采用影像学检查的方法来看是否存在脑实质的损害,探索其发生的机制,也促使我们把TIA作为急重症来进行快速的治疗。同时也更准确反映了脑缺血损害的过程。
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进行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n=11384)2007-2008年前瞻性住院队列数据显示,我国TIA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9%,小卒中占29%,其中TIA所占比例低于瑞士洛桑卒中登记(ASTRAL,n=2210)2003-2008年数据显示的26%,小卒中比例接近,但大卒中的发生要远远高于国外;表明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较国外的要重。
?有一篇文章是这样描述TIA与脑卒中的区别,文中写到“TIA是可以听到的疾病,而不是看到的疾病(TIA may be characterized as ‘heard’ but not ?‘seen’ )”。因为TIA患者到医院时已经是发作后了,医生只能听患者叙述发作的过程。文中还指出,TIA及时处理,基本检查是CT、超声和心电图,做好二级预防,可能发生脑卒中。并且,尤其要注意有无颈动脉狭窄和房颤。
?TIA分型及诊断
?严格来说,TIA是一个综合征而不是单独的疾病,TIA因病因不同,其处理不同,预后也不同。应重视TIA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诊断。目前广泛认可的最主要的两个机制是:
血流动力学型和微栓塞型(心源性栓塞和动脉-动脉栓塞)。两者主要鉴别点见表2,临床最多见的类型还是血流动力学型TIA发作。其他还包括梗死型、血管痉挛学说(无资料支持)。
临床上如何掌握TIA的诊断?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突然起病:卒中样起病;
(2)脑或视网膜的局灶性缺血性症状:不能只理解为脑缺血,还包括视网膜缺血;
(3)持续时间短暂:大多数病例发作时间没有那么长(24h),颈动脉系统TIA平均为14min,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平均为8min,多在1h内缓解;
(4)恢复完全:不留任何后遗症,缓解后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5)反复发作:并非绝对的诊断依据,但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6)DWI是超早期脑梗死的有效诊断技术,应尽可能作为TIA诊断的主要依据。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影对脑缺血敏感性不一样,其排序由高到低为:PWI→DWI→ADC→ Flair→T2→T1→CT。
?TIA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患者在临床可能就诊于不同的科室,但其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发病基础和防治方法。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大血管病的概念。血管病是全身性疾病,TIA是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