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启超 * 思考: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再思考: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 倡导民权思想。 * 严复 * 思考: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借用西方进化论学说来宣传维新变法。 再思考: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 维新思想的发展 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 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被誉为“岭南奇才”; 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时务报》主笔 《变法通议》; 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原富》 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2)进行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 内容:三个“要不要”。 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 三、 士人干政 ——维新变法由思想酝酿变为实际政治运动 1、公车上书: (上书皇帝) 2、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开始标志 1、上书皇帝;(公车上书) 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人物: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意义: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巩固:19世纪末,维新变法 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 2、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1)创办报纸:《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 ——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 2、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2)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 (3)成立学堂: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促进维新运动迅速开展。 ——为维新变法培养了人才。 *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国闻报 强学会 中外纪闻 保国会 时务学堂 时务报 强学会 强学报 万木草堂 启发明智 组织力量 制造舆论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练习:1 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 要方式有 ①兴办学堂 ②成立学会 ③办报纸 ④著书立说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2 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作用不包括 A.启发民智 B.为变法组织力量 C.制造舆论 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 * 专题九 戊戌变法 * 一 酝酿中的变革 二 百日维新 变法的背景、兴起; 变法的高潮、失败及影响; * * 一、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1、国际局势: 2、社会基础: 3、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 5、思想基础: 请同学们阅读“大势所趋”“新思想的演进”两个框题,思考: (一)国际局势: 思考: 1、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 2、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 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1840 1842 鸦片战争 1856 1860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83 1885 中法战争 1894 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1900年列强的侵华史实 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 问题:列举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国别 租借地 或割占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 和新疆 法国 广州湾 两广 和云南 英国 “新界” 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和 澎湖列岛 福建 1、这幅图反映了19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国内形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 学习思考: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进入高潮,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