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沂蒙老区的艺术瑰宝——薛家窑泥陶概况 薛家窑泥陶概况 薛家窑泥陶出产于莒南县大店镇驻地北1公里处的薛家窑村。该村素有“陶艺之乡”的美誉,是沂蒙老区薛家窑泥陶制作工又一宝贵的艺术瑰宝。其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大汶口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自南宋开始,并逐渐形成产业规模,至明、清达到鼎盛期,其泥陶制品在鲁南、苏北成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其制作工艺不仅在山东境内广为流传,并被带到东北三省、新疆、内蒙古等地。 历史溯源 南宋时期,红袄军首领李全、杨妙真率部在马亓山安营扎寨,薛家窑成为红袄军抗金根据地。红袄军利用这里传统的烧制泥陶技术建窑开工,供部队所需,那时这里叫营子官庄。明洪武年间,从武阳迁来薛氏家族,这里的制陶业重新崛起,并且越来越红火,薛家窑出产的泥陶制品远近闻名,此地遂改名为薛家窑。 工艺发展 薛家窑人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泥陶制作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面很大的技艺流派。鼎盛时期,村里被外地聘请的传艺师傅达几百人。 薛家窑出产的泥陶制品大部分是日用品,特别是在塑料制品还没出现之前,因泥陶制品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人们烧水、做饭、就餐、饮水大部分用的是泥陶。而制作泥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一把泥在师傅手中瞬间即成形状各异的泥陶坯体 有关部门统计,薛家窑泥陶制作鼎盛时期,村里有120多个轮盘,近500人从事泥陶制作业。 发展高潮 历经明、清、民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70年,此地堪称鲁东南陶都。 新中国建立后,薛家窑的制陶工艺日渐成熟,产品式样新颖,美观实用,灰、黑、红各色俱全,有各式缸、盆、坛、壶、罐、花盆、瓦墩、火炉、痰盂、茶盘、玩具、绣球、笔筒、香炉、蟋蟀盒、儿童小玩具、花车、铃铛等,还有建筑用的瓦当、兽头等数百个品种。该村制作的凹底壶,薄而轻,底凹如倒置漏斗,只用一棵高粱秸即能烧开一壶水。1993年,薛家窑从业人员500多人,年产百万件,产品除畅销当地外,还远销江苏、河北等省,其技艺已流传到内蒙古及东北三省,村里被外地聘请的传艺师傅达几百人 现状:后继乏人,急需保护的民间艺术瑰宝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泥陶制品逐渐被塑料制品、金属制品替代 泥陶的制作工艺复杂,特别是拉坯技术全凭手感操作,年轻人不愿意学。加上泥陶制品利润薄,因此从事泥陶制作的村民越来越少。薛家窑村能够熟练掌握拉坯技术的,特别是拉制烧水壶坯的只剩四五个人,而且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虽然曾经鼎盛时期的黑陶被现今耐用品所替代,但是人们还是对土陶情有独钟。 制作流程 制作要经过选土、搅拌、打泥、制坯、晾晒、煅烧等工序 取土 取来的土经过搅拌机绞碎 泥土绞碎后做成细腻的泥条 做坯 雕刻花纹 晾晒 烧制 优势与弊端 优势:产品式样新颖,美观实用 集环保、保健、欣赏于一身 陶土制品无化学成分,无污染。 泥陶制品中含有活性碳,对水有除碱 滤清作用,泥陶餐具有吸收异味的功能 弊端:工艺复杂,一件陶器要五六道工序 泥陶的制作工艺复杂,特别是拉坯技术全凭手感操作 陶制品利润薄 发展创新 薛家窑艺人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泥陶制作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面很大的技艺流派。在薛家窑泥陶工艺品展厅里,三足圆鼎、黑陶瓶、黑陶壶、黑陶杯、鲤鱼跳龙门……一件件古朴典雅、奇丽华贵的黑陶工艺品让人沉醉。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如今,薛家窑泥陶已从最初时主要加工瓮、盆等粗糙家常容器,发展到烧制具有浮雕图案,集环保、保健、欣赏于一身的黑陶饮具、观赏器皿等高级工艺品。 2000年,该村从事艺术陶制品的开发和研究的庄乾开曾获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新人新作奖,其作品获临沂市首届民间工艺品展览二等奖。2004年,刘德莲、刘德军等兄弟几个发明了陶制饮水机,并且申请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 * * 薛家窑黑陶饮水机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