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告.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学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告

茶学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一、绪论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也是茶叶科技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各国的茶树最初都是从中国传播出去的。随着茶树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繁衍,种茶、制茶技术以及茶医药保健和茶文化等茶叶科技知识开始向世界各国传播。茶叶科技和茶文化诞生于古代中国,弘扬于当代世界。“茶学学科”作为一门二级学科,也首先出现在中国。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茶树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茶叶产品品目最为丰富齐全的国家。我国茶叶产品涵盖了红、绿、黑、青、黄、白六大茶类,还有琳琅满目的再加工茶和深加工茶制品。世界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红碎茶,以及日本的蒸青绿茶在中国都有规模化生产,而工夫红茶、名优绿茶、炒青绿茶、黑青黄白四大茶类、以及花茶等再加工茶是我国独有的茶叶产品形式。 从茶产业现状看,我国茶叶年产量达到114万吨,涉茶农民8000万人,茶业年产值已超过600亿元。茶产业越来越多地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向工业、医药、文化及服务业等扩展。茶已广泛渗透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应地,其依托的科学技术也扩展到农学、医学、食品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经济发展也是科技进步的源动力。与蓬勃发展的茶业经济相适应,我国在许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茶学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设有茶学专业的高等、高职和中专学校有30多所。茶学作为二级学科在高等院校已存在多年,并且在浙江大学已经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安徽农业大学也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都设有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由此可见,“茶学学科”作为一门二级学科,已经成为我国的特色学科,在许多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 茶学本科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茶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工业、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或部门从事与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科学技术专门人才。 本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茶学学科历史与现状、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学科发展规模、结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学科发展目标和措施;针对改革与发展重点问题的政策建议等。 二、茶学专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茶学教育是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式学校的建立而产生的。其产生时间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清末年。民国时期茶学教育得到一定发展,一些大学成立了茶学系科,入学接受茶学教育的人数逐渐增多。新中国成立50多年,茶学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茶学专业在高等学校的建立 茶学教育发展的突出表现为茶学高等教育的建立。虽然1931年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创设茶蔗部,开设茶作课,并开辟茶园,建立茶叶初制厂,培养高级茶叶人才,开创了中国茶学高等教育之先河,但直至1940年“比较有规模的训练高级技术人才的应当首推复旦大学茶业系科的建立,以及在东南的苏皖技艺专科学校茶业科的成立”[1]。此外,1940年秋英士大学特产专修科附设茶业专修班。1940年前后,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都在农学院开设过特作或茶作的课程[2]。设于崇安的苏皖技艺专科学校,设茶科,有学生20余名。后因经费关系,招收的茶科学生移并福建省农学院继续学习。而1940年开设的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组,是中国解放前最有影响,也是唯一一所本专科兼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茶叶高等教育机构。1940年春,复旦大学内迁重庆,校方与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处、中茶公司商定,共同在复旦大学设立茶叶系、茶叶专修科和茶叶研究室。由中茶公司提供2/3经费,校方筹1/3经费,毕业生先由中茶公司选用。由于当时教育当局认为茶叶仅为一种作物,范围过窄,不能设系,故改茶叶系为茶叶组。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茶叶概论、经济学、作物通论、化学、土壤学、肥料学、植物生理学、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化学、茶叶贸易、茶叶检验、茶树病虫害防治、遗传育种、茶厂实习等。此外,4年制的茶叶组加强基础理论课程,2年制茶叶专修科精简了部分基础课或学时[3]。由此可见,所开设课程相当全面、系统和丰富,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茶叶组创办时招收西南及东南地区学生本专科近30人,“考生成绩俱极优异”,1942年毕业了20多名专科生,均由中茶公司任用[4]。茶叶组1946年迁回上海前已停止招生,专修科招生从未间断,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并入安徽大学农学院,(现为安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茶叶组代表了旧中国茶学教育的最高水平,它为中国培养、造就了大量人才,大多数成为现代中国茶叶战线上的骨干,有的至今还活跃在茶叶生产、科研、教育的第一线,为新中国茶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解放后——改革开放前茶学专业逐步发展 建国后,中国茶学教育已经

文档评论(0)

xciqshi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