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原油采收率通用措施的依据概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提高原油采收率通用措施的理论依据 李 斌1 郑家朋2 张 波3 潘 欢4 (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2冀东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4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 (3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据世界范围内620个],砂岩油田弹性驱动采收率一般小于l5%,溶解气驱的l5%~31%,水压驱动采收率一般为36~60%,碳酸盐岩油田溶解气18%,水压驱动采收率可达44%。而全世界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平33%~35%,即有近三分之二的原油留在地下,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如果70%以上,也就是说使地下三分之二以上的原油采出长期以来,人们在提高采收率方面花了很大功夫,而且也卓有成效。但是,影响采收率的因素采收率为 体积波及系数()()与垂向波及()及驱油效率()影响采收采油方式、体作业措施与措施效公式推导 作如导 (2) 又知 (3) 由文献[2]知 (4) 将(4)代入()式 (5) 在油田开发的全过程中,有效厚度(、油相渗透率。、水相渗透率)、地质综合系数)、生产压差()、综合含水率)、井网密度()、)与地层油粘度)、供给半径)等均可能随时间t变化,尤()更是如此。为了使问题简化, 且取各参数在油田开发全过程预测的平均数,则A可视为常数, (7) 即 (8) 或 (9)参数分析井网密度() 当井网密度增加时,可提高油井对储l所示。从图l中的曲线中可看出, (10) 当井网密度从/km210 口/km2,原油采收率从%提高到%,增长率为每口%,当从10口增至20口时,采收率从4%提高到%,增长率为每口0%;当从20口增到口时,测算的采收率只能由%提高到%,增长率为每口0%。很显然井网密度大于20口/km2是不可取的,不仅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小,。一般的说 km2或井距在315~225m为宜。⑵地质综合系数() 地质综合系数反映出地下单位重量储量所占的体积,它与地下有效孔隙的”。这些地带初期含油饱和度较高,随着措施的实施,该地带的平均含油饱和度不断下降,采收率也就不断提高。 ⑶原油流动系数) 提高有效渗透率,增加可提高原油采收率 ⑷生产压差(△p) 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地层压力,但压力与时间不一定存在一一对PR或Pe与驱动类型有Pe不会随时而变。因此不(含人工水驱与气驱)决定于相应的供给压力。油井流动压力可综合含水() 按照()式,当=0时,应为最大,也就是说无水采油期的采收率0至经济极限综)的经济开发周期内的平均值,这也存在着问题,即含水上升愈快,然也不符合油田开发规律。因此,这里不是瞬时综合含水率的概念,而是累积综合含水率,即,则 (11) 从(1)式看出若愈小,则(1)愈大且最大值为。实际上当油田,也就是说(1)1。因此控制油田的综合含水,可与。 图 图4 大庆油田某开发区产液指数与含水率关系 地层压力=10.94MPa;饱和压力=9.48MPa 调整注水结构或产液结构、控水稳油措施等都可控制产水量,使综合含水 率降低。 ⑹ 相对流动系数(与米采液指数) 众所周知 (12) 米采液指数主要取决于流度与相对流动系数。 (13) 则 (14) 称为相对采液指数。与含水率有密切关系(图4)。在按()计算采收率 ⑺油田开发时间(t) 油田开发时间指从油田投入开发起至油田废弃(技术废弃或经济废弃)止 (15) (16)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