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腦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小儿偏瘫的临床研究修改稿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分析
刘静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儿童分院儿内二科 404000)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疗效。 方法 脑瘫患儿110例,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加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总疗程为半年。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有效率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GMFM评分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发育能力。
【关键词】脑循环系统治疗仪;脑瘫;康复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治疗手段,它是集头部和躯干肢体治疗于一体,采用微电脑、数字电路控制、全数字显示的新型治疗仪。主要根据患儿肢体运动障碍情况选择不同的肌肉位置,通过电刺激引起脑的局部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脑循环功能,促进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发育。现将该治疗仪应用于临床治疗和观察,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儿童分院脑损伤干预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110例,患儿病情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1]。11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6—36月(平均13.5月);痉挛型40例,肌力低下型10例,混合型5例。对照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6—36月(平均14.5月),其中痉挛型45例,混合型6例,肌力低下型4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即脑循环系统仪治疗组。①采用上海晋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JD2008脑循环系统治疗仪进行电刺激治疗。该仪器共有ABCDE五组输出,其中AB二组为头部治疗装置,CDE为躯干、肢体治疗装置.它是将AB电极放置于两耳后乳突出或者放置于颈后枕椎两侧处,设置刺激参数为模式20--25之间,CDE电极放置于该肌肉组织的运动神经点或放置于该肌肉组织的阿是穴,设置刺激参数为模式20--25之间。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0次为一个疗程, 间停1周后连续下一个疗程。②运动疗法。根据脑瘫类型及临床症状选择具体措施,包括Bobath、Vojta、上田疗法等,由治疗师上下午个执行45分钟,其余时间指导家长行康复训练。
(2)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
1.3 评定方法及标准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NFM)评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的情况并记分[2]。评分结果包括(1)原始分(即各能区的测试得分);(2)总百分比(即5个能区原始分占各自总分的百分比之和再除以50)。患者经治疗后其运动功能评分总百分比提高12%以上为显效;总百分比提高6%--12%为好转;总百分比提高小于6%为无效。有效率为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及x2检验。
表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分析
组别 n 性别 平均年龄(月)
±s 脑瘫类型(例) 男 女 痉挛性 肌力低下型 混合型 观察组 55 30 25 13.5±2.1 40 10 5 对照组 55 31 24 14.5±1.8 45 4 6 P P≥0.05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脑瘫患儿的疗效评估中,治疗组共显效24例,显效率为43.6%,好转30例,好转率为54.5%,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共显效12例,显效率21.8%,好转33例,好转率为60%,有效率为81.8%。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为11.51,P0.05)。
2.2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GMFM总百分比分别为23.95±11.32、25.10±11.12,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总百分比分别为38.61±12.95、31.15±11.21,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t分别为6.747和2.351,均P0.05);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组GMFM总百分比的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9,P0.01)[3]。采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结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