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腦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 脑脊液鼻漏是耳鼻咽喉科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虽然早在1948年Dohlman就报告了脑脊液鼻漏的颅外处理方法[1],但只在近10年颅外进路修补才逐渐代替颅内进路[2],尤其是鼻内窥镜鼻部手术技术开展以来,脑脊液鼻漏颅外修补的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复习本院1982~1997年3月近15年内收治的病程3个月以上的脑脊液鼻漏患者29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9例中男15例,女14例,成人25例(年龄21~72岁),儿童4例(年龄7~16岁)。根据病史及检查所见,自发性脑脊液鼻漏18例,占60%,其中先天畸形3例,空泡蝶鞍8例(1例脑膜由鞍底蝶窦底膨出坠入鼻咽及鼻腔后部),肿瘤3例(垂体瘤1例,蝶鞍和嗅裂化学感受器瘤各1例),未进一步检查自动出院4例;颅脑外伤7例次(1例第1次手术修补成功1年7个月后再次外伤致脑脊液鼻漏行手术修补),占23.3%;医源性(鞍区手术后遗留)脑脊液鼻漏5例,占16.7%。   二、临床症状   本组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3年,3个月以下者未统计在内。1例7岁患儿出生后家长发现患儿觉醒后枕头常有湿痕。余28例主诉最多的是无诱因低头鼻流清水;或鼻流清亮液体,低头增多;或偶然1次感冒后鼻流清水;或颅脑外伤后鼻流清亮液体。第二主诉是反复发作化脓性脑膜炎,共16例,最多发作20余次。 其中3例在外院曾按变应性鼻炎、1例按鼻窦炎治疗。所有患者都经鼻腔流出液糖定性、定量检查诊断。   三、鼻镜检查所见   除由神经外科和内科诊治的8例外,在耳鼻咽喉科就诊的21例均作了前鼻镜检查,仅4例在缺损部位见到搏动性清亮液体溢出及局部粘膜苍白。4例在鼻镜下于鼻顶前、中、后3个部位放置棉片,5~10 min后分别取出,3例接近病灶部位的棉片潮湿,提示病变解剖部位所在。13例收缩鼻腔粘膜后坐位行鼻内窥镜检查,全部提示了较为准确的病变部位,在鼻内窥镜检查时压迫同侧颈静脉,可见脑脊液漏出增多,呈搏动性溢出。1例上午鼻内窥镜检查,下午即高烧39℃以上,复发化脓性脑膜炎,提示这类患者作鼻内窥镜检查时应注意无菌消毒。   四、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在脑脊液鼻漏诊断中价值不大。16例作了CT扫描(其中2例脑池造影,1例腰穿注入99m锝示踪剂),14例提示了病变部位,2例阴性。5例作磁共振(MRI),4例显示空泡蝶鞍,1例阴性;MRI可较为明确地区分空泡蝶鞍和垂体瘤。   五、脑脊液漏部位   脑脊液漏位于筛板11例,7例自发性,3例外伤性,1例化学感受器瘤;位于鞍区19 例,其中空泡蝶鞍7例,鞍区手术后6例,外伤4例(1例第1次外伤筛板部位漏,第2次外伤鞍区漏),化学感受器瘤和垂体瘤各1例。   六、手术治疗   本组中21例接受了27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第1次手术修补成功后1年余再次外伤,在不同部位出现脑脊液鼻漏,按2例计,则手术共22例。2例2次手术修补,1例4次经鼻修补。耳鼻咽喉科修补16例,经鼻显微镜下手术修补7例次,失败4例次,长翼鼻镜下修补5例次,失败2例次;鼻内窥镜下修补5例次,鼻侧切开修补2例次,经鼻中隔蝶窦切除鞍区肿瘤修补脑脊液漏2例次,这9例次全部成功。除经鼻中隔蝶窦进路外,都要切除部分或全部中鼻甲和筛窦,暴露骨缺损处,去除瘘口周围粘膜和骨膜,露出骨面,以利修补组织成活。神经外科修补6例,5例为经鼻中隔蝶窦切除鞍区肿瘤遗留脑脊液鼻漏,仍经原手术进路修补,1例颅脑外伤,经额开颅修补。   术中用于修补瘘口的材料耳鼻咽喉科主要用3种材料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鼻中隔粘骨膜、颞肌及颞肌筋膜、鼻中隔软骨,根据瘘口所在部位不同选用不同组织修补,一般如瘘口位于筛板,多采用颞肌及颞肌筋膜,或鼻中隔粘骨膜;如瘘口在鞍区,多采用颞肌呈哑铃状填塞,外用鼻中隔软骨固定,软骨外覆颞肌筋膜。神经外科主要用脂肪、颞肌、明胶海绵+EC胶,并用不锈钢、塑料或尼龙网固定,个别用鼻中隔软骨固定。无论用何种修补材料,都应在瘘口周围造成创面,刮除粘膜和骨膜,露出骨面,移植物才易成活。另外移植材料要足够大 ,或呈哑铃状卡在瘘口里,不易被脑脊液冲出。   术后患者取卧位,头抬高30°,避免打喷嚏和增加腹压,酌情使用缓泻剂;保持鼻腔清洁;必要时适当使用降颅压药物,但均未采用腰穿引流;选用敏感、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本组22例行27次修补术,1次修补成功16例次(含1例2次外伤性2个部位脑脊液鼻漏),2次修补成功2例,术后仍有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脑脊液鼻漏总封闭率为81.8%,耳鼻咽喉科修补16例,成功15例,脑脊液鼻漏封闭率为93.8%。失败的原因主要可能是:①瘘口部位判断不准确;②损伤部位大或深在;③修补材料选择不当或不够大;④颅压过高,影响移植物成活。本组仅1例术后立即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经抗生素治疗控制。 讨论   1964

文档评论(0)

d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