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關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關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 ——以江西省乐平市乐港镇谢家村蔬菜种植业发展为例?? 党十七大精神提出,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平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38个县(市、区)之一,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属江西省计划单列市。是江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有名的“江南菜乡”,素有赣东北“聚宝盆”之美称。乐港镇位于乐平市西南郊,西邻波阳县,南靠万年县。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2800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54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30元。乐港镇是国家定点无公害万亩蔬菜基地,常年反季节各类蔬菜销往全国各地,随着蔬菜基地的建成和钢架式大棚的普及,蔬菜年总量达22万吨,总产值2.8亿元;铁路皖赣线及公路田乐线、老206国道、乐安江河流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境内有丰富的煤炭、海泡石、铁矿石、石灰石等资源。因此,我下定决心开展对乐平市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结合乐平市乐港镇里汪、余家、大路边等村,深入分析谢家村蔬菜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一、谢家村蔬菜种植业发展现状 1、蔬菜品种多、产量大、销路广。谢家村人口约1780人,谢家村地少人多,耕地面积约600亩,常年种植反季节蔬菜,品种优良,其中大量培植特色蔬菜,如:辣椒,茄子(图1)。谢家村所产蔬菜商品率高达90%以上,除市内供求,远销广东、上海、深圳等地及鄱阳、德兴、九江等周边地区。2005年至2009年全村蔬菜平均年产量为约2200吨,以 4.3%的年增长率飙升。 图1:蔬菜按季节分类 四季蔬菜 茄子、辣椒、豆萁、川香、青菜、四季葱,韭菜等 双季蔬菜 东北豆、莴苣等 单季蔬菜 地瓜、冬瓜、黄瓜、西湖、苦瓜、韭菜花、大白菜、花菜等 2、家庭经营为主,农业基础好,政府支持力度大。蔬菜种植过程中,以家庭经营为主,使用少量农药,大量有机肥、农家肥。以传统经验为依据,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种植经验属时代累积型,代代相传。2008年下旬被列为新农村建设区之一,政府出台大量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鼓励种植大棚蔬菜,支助配套设施,钢架式大棚建设开始普及,抗旱井在原来5口的基础上新增2口。 3、农业合作化初具规模,打造品牌蔬菜。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成立农村合作社,2008年5月民望蔬菜产销合作社。合作社经营为社员和周边菜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具体分为生产技术科、植保科和营销科。并主动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大、江西农大等科研院校联系,积极搭建产销研合作平台,先后开展专题讲座,得到社员和周边菜农的大力支持。社员共有496户,种植蔬菜1800余亩,并带动周边菜农1120户,年产销蔬菜一万多吨,在国内外蔬菜市场小于名气,复种指数高达400%,为“寒冬辣椒红,阳春地瓜白,炎夏香芹翠,金秋莴笋绿”增添色彩,一年四季菜地都摇曳生姿。并在今年4月28日,成功注册了“引擎牌”蔬菜商标。 二、分析谢家村蔬菜种植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1、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抗风险能力低。当地地蔬菜种植方式为粗放型,受自然影响比较大,谢家村在亚热带季风区,复种指数高,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肥沃,适合蔬菜种植,季节性的干旱、洪涝灾害等频频发生,对蔬菜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90%以上的菜农生产经验丰富,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机械化水平低,不利于蔬菜种植业规模化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人力、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谢家村人均土地少,依旧以家庭为单位从事蔬菜种植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低。青壮年多外出务工,中老年在家务农且不及全村总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图2、3)。谢家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重视教育,蔬菜种植业劳动力出现断层,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没有保证,导致土地荒废现象不断增加,加之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不合理的开发土地资源,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且出现局部污染和沙化。 图2:谢家村人口调查(共1780人) 图2:谢家村人口调查(共1780人) 16% 19-34岁 12% 35-49岁 11% 50-59岁 9% 60岁以上 52% 0-18岁 图3:谢家村 图3:谢家村菜农人口调查(约500人) 19% 60岁以上 35% 50-59岁 44% 35-49岁 2% 19-34岁 3、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集约化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