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奥尔夫教材
奥
尔
夫
音
乐
教
程
目录第一章:奥尔夫简介一、奥尔夫生平二、奥尔夫音乐经历三、奥尔夫创作的著名作品四、奥尔夫音乐教学与一般音乐教学的比较第二章:原本性(元素性)音乐教育一、奥尔夫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二、奥尔夫音乐的基本思想原则三、原本性音乐第三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一、完整、独特的体系二、原本性(元素性)三、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四、综合性五、创造性、即兴性六、从本土文化出发、始于开端第四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实施第五章: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节奏教育一、节奏二、奥尔夫节奏教学的目的三、语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四、奥尔夫音乐节奏教学中多声部教学及卡农运用五、奥尔夫音乐节奏游戏第六章: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一、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二、音乐体态律动教学概念及教学目的三、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中的声势教学四、奥尔夫音乐中的身体动作教学第七章:奥尔夫乐器一、奥尔夫乐器的产生和定义二、认识什么是奥尔夫乐器三、乐器教学和使用奥尔夫乐器教学的意义四、奥尔夫乐器中打击乐器分类及特点五、奥尔夫打击乐器实际操作六、奥尔夫乐器中音条乐器分类及特点七、奥尔夫乐器演奏姿势及注意事项第八章: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听力训练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听力训练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听力训练定义和意义三、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听力训练教学的特点
四、听力训练游戏第九章:亲子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
一、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
二、音乐活动《火车开飞》
三、音乐活动《慢慢走》第十章:小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
一、音乐活动《小班节奏游戏》
二、音乐活动《小鸡小鸡在哪里》
三、音乐活动《三只小鸭》第十一章: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
一、音乐活动《强、弱、渐强、渐弱的体会》
二、音乐活动《听一听》
三、音乐活动《咏鹅》第十二章: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
一、音乐活动《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音乐活动《大鹿》
三、音乐活动《音乐瞬间》第十三章: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活动目标
第十四章:奥尔夫音乐活动课程安排
第十五章:奥尔夫音乐活动室环境设计原则与布置
第一章:奥尔夫简介
一、奥尔夫生平卡尔·奥尔夫(Carl·Orff, 1895—1982),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戏剧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13至1914就学于慕尼黑音乐学院,1915至1919年在德国各地任剧院乐长,1920定居慕尼黑从事音乐创作与教学。1924年奥尔夫与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发表了教材初版第一卷。1932因为政治原因,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从1935年至1942年,从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了音乐剧《卡尔米纳·布拉纳》开始,陆续创作了《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1948年到1949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奥尔夫晚年一直居住在乡间亚梅湖(Armmersee)岸边的房子。他不管去哪里讲演或参加演出活动,都要回到湖边安静的家园,沉浸在大自然中,并重新获得精神与创作的活力。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家中去世,享年87岁。二、奥尔夫音乐经历1、奥尔夫的音乐经历(1)幼儿时期的音乐启蒙活动(2)青少年时期的音乐戏剧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