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犬猫外耳炎临床病例调查与分析摘要.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犬猫外耳炎临床病例调查与分析犬有时因耳部疼痛而改变行为,如脾气暴燥、对家人具攻击性、或哀鸣哭泣;因搔痒导致自我伤害、耳表皮剥落毛。当上述情况又伴随细菌或霉菌感染时,耳道排出物成为脓性且潮湿,其气味令人有不愉快之感。?慢性外耳道炎的特征是耳道皮肤出现不可逆性之增殖,此种情形有演变为终期外耳炎的可能。耳道之内层皮肤明显增厚,耳道之管腔便显狭窄,而这些病例常伴有耳部软骨骨化的情形。在患有慢性或严重外耳道炎之犬身上,常可见有中耳炎同时发生。当这疾病侵入内耳时,临床上将出现头部偏斜、耳翼下垂、身体倒向有耳疾之侧、运动失调、或失去听觉等症状。?图1 5 外耳炎的诊断 全面的皮肤病史检查,因为耳是皮肤的延续必须做检耳镜检查。首先检查为受感染和感染程度较小的耳做无菌培养渗出液的细胞学检测同时观察有无出现红斑,粘膜脱落或溃疡,组织增生,渗出物(颜色、气味变化)或肿物检查鼓膜的状态。确诊需做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性诊断。细菌或真菌培养或药敏实验皮肤取样检查和抗疥螨治疗试验低过敏性食物试验皮内试验或体外血液过敏试验。若怀疑药物反应,应停止局部或全身用药做活组织检查,以确立是否存在增生物或免疫疾病。检查体内雌激素或睾丸素水平,若为性激素性疾病,可考虑做手术。检查是否患有其他可影响耳的全身性疾病。 引起外耳道炎的原因相当多,所有能刺激耳道,导致炎症发生者,都有可能是致病的罪魁祸首,而耳道内特殊的构造更使病因复杂化。一般可将病因区分为三类:性(罹患的原因)犬种:耳道的结构特性,使某些犬种有较高的发生率。垂耳和耳道多毛犬种,因耳道空气流动性差,且易聚积耳垢刺激耳朵,一般认为这些是造成高罹患率的原因,另外,耳道狭窄犬种如沙皮狗( Shar Pei),因耳道狭窄易淤滞耳垢,也易有外耳道炎。 B、耳道内之环境:犬耳内之防御功能异常足以影响其保护耳部的功能。如耳垢的成份因各种因素改变,则将无法达到保护耳道不受病原菌或霉菌的感染。耳垢通常会自然脱落,但因耳朵下垂等原因导致耳道通气性能较差时,耳垢呈湿润状态聚集,变质的耳垢刺激外耳道皮肤,或被细菌感染繁殖后,可引起炎症。 6.2原发性 6.2.1螨虫感染 目前认为,寄生于犬、猫的耳痒螨只有一种,即犬耳痒螨。虫体呈椭圆型,雄螨大小为0.274—0.362mm,雌螨大小为0.345——0.451mm。口器短圆锥形。足4对,较长,雄螨每对足末端和雌螨第一、二对足末端均有带柄的吸盘,柄短,不分节。雌螨第四对足不发达,不能伸出体边缘。雄螨体后端的结节很不发达,每个结节有四长四短4根刚毛,结节前方有2个不明显的肛吸盘。虫卵为白色,卵圆形,一边较平直,长度在166—206um之间。耳痒螨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 其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时期。寄生在皮肤表面和外耳道内。雌雄体交配后,雌虫产出虫卵,由产卵时的分泌物粘附在犬、猫的耳道。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耳痒螨从卵发育到成虫所需的时间不同。在温暖的季节经13—15天即可完成发育,寒冷的季节一般需要3周的时间。相对湿度较高时,耳痒螨的存活时间较长。相对湿度为80%,温度为35摄氏度的条件下,耳痒螨可存活数月。动物通过间接接触周围环境中存活的耳痒螨也可造成感染。耳部寄生螨虫的犬猫一般耳朵有恶臭,犬总是不停挠耳朵,耳廓内的耳垢特别多。严重的内耳有发红发热的现象,轻的不发红发热。一般以大耳狗、垂耳狗、长耳狗比较常见。犬猫耳道螨虫感染主要是由耳痒螨引起,如图2,病畜耳道瘙痒严重,常常搔抓致外耳以及面部脖子破溃,具有传染性,严重的可能导致中耳炎。其次疥螨如图3感染会造成外耳耳缘增生,皮屑增多,因雌螨找到适当部位即挖掘隧道,钻入皮肤,产卵于隧道内 图2 耳痒螨 图3 疥螨 6.2.2真菌感染 感染真菌的犬猫,因菌落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病畜外耳道潮湿。正常犬20%-50%耳内有厚皮炎马拉色菌,猫有23%。而犬患外耳炎时,50%-80%耳分泌物内有厚皮马拉色菌。 马拉色霉菌为最常见的侵害耳的真菌。其它的有念珠菌,曲霉菌,毛癣菌,小孢子菌。 图4 马拉色菌 6.2.3细菌感染 传统的生物病因论认为感染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微生态学却认为,感染是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调相互转化的重要内容。从生态动力学出发,引起感染的微生物不一定是致病菌,而是正常微生物群易位或易主的结果。细菌、真菌往往引起耳道的继发性感染。这些微生物在正常耳廓皮肤和耳道内也是存在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宿主和耳道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