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节血吸虫病.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第一节血吸虫病

第四章 丙类传染病 第一节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当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广泛流行于亚非拉的7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区人口达6亿多,受感染者约2亿,每年因该病死亡者愈百万。 该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即寄生于宿主某一部位血管内的吸虫。人体血吸虫有6种,即埃及、曼氏、日本、间插、湄公及马来血吸虫。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其传播为成虫在宿主体内产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水体中孵出毛蚴,毛蚴进入其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发育,形成成千上万条尾蚴,尾蚴分批成熟,从螺体内逸出,进入水体,当人和哺乳类动物下水,尾蚴即穿过皮肤进入宿主体内,随循环血液定居在门静脉系统的血管内,发育成熟、产卵。 在上述6种血吸虫所致的血吸虫病中,以日本血吸虫病最为严重。虫体寄生在宿主门静脉系统的血管内,每天产卵量为各类虫体之最,约3500枚之多。虫卵的80%以上沉积在肝肠等组织处,且虫卵所致的反应较为剧烈。从早期的嗜酸性血栓脓肿到后期的纤维化,加上局部刺激的组织反应,往往造成局部组织增生、组织纤维化,导致门静脉范围内的脏器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若在少年时代感染可致侏儒。 大量研究表明,血吸虫病属于免疫性疾病范畴,宿主对其生活史的各个阶段抗原物质产生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导致一系列免疫病理变化,因此临床上该病表现为以下类型: 1.急性血吸虫病:大多发生在初次大量尾蚴感染者,经过2-6周的潜伏期,出现发热、胃肠道、呼吸系统症状及肝脾肿大等体征。其中发热为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往往需要在医生观察下作病原治疗。 2.慢性血吸虫病:反复多次接触尾蚴而感染,该型占流行区病人的大多数,分隐匿型及有症状型2类。后者也仅表现为慢性腹泻等症状,一般可在门诊投药治疗。 3.晚期血吸虫病:由于反复感染,未及时治疗出现了门脉高压综合征,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肉芽组织增生等表现为不同病型。即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及结肠增殖型等,必须实施综合治疗。 血吸虫病的发生一方面与当地感染性钉螺的数量集密度有关,而后者与传染源的种类、数量及其粪便中虫卵负荷及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关;在另一方面,它又与人的行为有关,因为是人自己主动的接触了疫水才受到尾蚴的攻击而感染;因为是人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在有效药物治疗的今天,体内成虫不能及时被杀灭而让病理过程不断进展;还是因为感染了血吸虫的人不有效的处理自己排出的带有虫卵的粪便,让虫卵下水孵出毛蚴;同样是人不设法改造环境,让钉螺感染,培育出大量感染体——尾蚴;也同样是人所在的环境生产力不发达,还饲养着大批作为生产工具的牛,这些牛又不能圈养,而散放于广泛孳生钉螺的三滩地区,受血吸虫感染以及感染后再排卵,又去感染钉螺,导致恶性循环;至于山丘型地区,本已实现基本控制血吸虫病,又是人思想麻痹,导致疫情回升,因此进行血吸虫病调查不能忽视人的因素。 急性血吸虫病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 病例编码□□□□ 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身份证号码 □□□□□□□□□□□□□□□□□□ 1.3性别: ⑴男 ⑵女 □ 1.4年龄: □□ 1.5体重(KG): □□ 1.6职业:⑴农民 ⑵渔民 ⑶船民 ⑷牧民 ⑸学龄前儿童 ⑹小学生 ⑺中学生 ⑻工人 ⑼教师 ⑽干部 ⑾家庭主妇 ⑿其他 □ 1.7文化程度:⑴文盲 ⑵学龄前 ⑶小学 ⑷初中 ⑸高中 ⑹不详 □ 1.8家庭住址: 2.临床症状体征 2.1发热:⑴<39℃ ⑵>39℃ ⑶无 □ 2.2皮疹 ⑴有 ⑵无 □ 2.3皮肤黄染 ⑴有 ⑵无 □ 2.4咳嗽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