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宝岛眷村.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岛眷村

1949年的某一天,命运做了不同的安排。 一群人仓皇落脚在台湾,在临时拼凑的部队大院中相依为命。 一甲子岁月匆匆流逝,他乡变故乡。 来自大陆各省的文化、方言还有美食,在这个称作眷村的地方交融碰撞, 交织出今天台湾精彩动人的生命篇章。 宝岛眷村 文化散文/历史记忆 书名:宝岛眷村 ISBN 978-7-300-11583-2 著者:张嫱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2 定价:38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邓丽君的歌声已成一代国人的集体记忆,林青霞的男装也几乎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台湾电影双雄杨德昌和侯孝贤,还有赵传、张艾嘉、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王伟忠,胡一虎、伊能静……你知道吗?在这个长长的名单后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眷村。 第一本向大陆读者全面介绍台湾眷村的书,全书以眷村为切入点,反映1949年后台湾社会变迁。 另一个角度看台湾,眷村见证了两岸六十年的情感与记忆。通过了解眷村,了解台湾的前世今生。 本书由台湾各界名人撰写,包括台湾著名剧场导演赖声川、台湾知名节目制作人王伟忠、著名作家朱天心等。 通过对眷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的重现和回忆,引发读者在多变的全球化时代,重新思索“家园”、“故乡”、“乡愁”这些人类永恒的命题。 ◎ 读者定位 关注台湾历史、台湾文化的读者 ◎ 作者简介 张嫱,我爷爷的祖先从河北迁居辽宁省昌图县靠山屯,奶奶的祖先从山东渡海到东北;外公来自江苏淮安,外婆来自湖南长沙;妈妈在重庆出生,爸爸在长春出生,我在台北出生,长住北京。台湾政治大学本科,美国波士顿大学硕士,北京清华大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棱聚商务咨询创意总监。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及咨询工作,拍摄记录片,研究流行文化,专注于偶像崇拜与粉丝文化研究。自称“文化买办”,“有机知识分子”,文化产业网站()创办人。 ◎ 内容简介   1949年,一百多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从大陆撤退到台湾。六十年来,他们心中带着重返大陆的期望,在眷村从暂时落脚到落地生根,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人乃至第三代。而眷村,也从暂居之所,逐渐变为故乡。   六十年,一甲子的光阴,有太多可以记述,也有太多可以遗忘。不管记忆或忘却,历史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在这条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有故事。差别只在,有些故事波涛汹涌如大江大海,有些故事缓慢清淡如小溪小流。 于是,我们邀请了15位不同领域、不同世代的人物,细细诉说眷村的一切。他们是朱天心、赖声川、王伟忠、张茂桂、毛训容、李俊贤等。他们就像15台照相机,在深浅不一的聚焦中,呈现出一幅幅即将消逝的眷村图景:眷村的形成、眷村的现状、眷村的凋零和保存、眷村文学、眷村爱情、眷村女性、眷村美食、黑帮少年、寻根之旅、家族变迁、眷村方言……所有的叙述,都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台湾。 眷村,见证了台湾六十年的发展,也承载了两岸六十年的情感与记忆。 ◎ 名家推荐 苏伟贞(台湾著名作家): 伊甸、他乡、沧桑,这些词都导向了眷村的存在与身世。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伊始,眷村子民如鲑鱼回游彼岸,而人事全非,返乡路径从某个角度看,已经缝合,眷村子民绝大多数已在台湾安居生根,眷村生成故乡;因此,返乡在那一刻,既是回去又是回来。 赖声川(台湾著名剧场导演): 台湾太多优秀的人都从眷村出来,我觉得这也代表了台湾精神。……所有不同省份的人们聚在一起,然后外省/外省混,外省/本省混,混出我们台湾精彩的现在,也让台湾比其他华人世界更精彩。 王伟忠(台湾知名电视节目制作人): 对建立眷村的父母亲这一代,还有在眷村长大的我们这一代来说,眷村不只是个社区,不是一块地皮,而是整段人生记忆。眷村是我的“娘胎”。 林青霞(台湾著名演员): 我们曾在眷村长大的孩子已是四五十岁的年龄,大多数都早就离开眷村到城市发展去,许多人也都成了家立了业,然而我们这些人最怀念的还是生长在眷村的日子。 胡一虎(凤凰卫视名主播): 眷村虽是临时住所,但给了历经兵荒马乱岁月的父亲一个安全的家;眷村社会既独立又混杂的特质,历练了我观察世间万象、接触各色人物的眼力,成就了我穿梭贯通精英和草根两个阶层的主持本领。 ◎ 简要目录 苏伟贞序 前言 眷眷深情 眷村—— 是在四面竹篱笆围起不同的小世界中,彼此相依的低矮屋舍; 是左邻右舍的爸妈吆喝着各家的孩子回家吃饭; 是台湾妈妈在这里学会分辨四川辣椒和湖南辣椒如何不同; 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听着京戏《四郎探母》,老泪纵横地哼着“我有家归不得”; 年轻的林青霞、伊能静、朱天文朱天心姐妹、赵传、王伟忠、胡一虎、张大春在这里学会走路、识字,在来自大陆各省的方言和美食中长大。 眷村,一个在台湾土地上特殊的文化产物,标志着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fjycb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