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刍议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以恩施州为例
刍议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以恩施州为例
陈东平,杨玉莹
(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对于我国当下而言,贫困户增收难仍是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的一大难题,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性举措。本文在分析贫困户发展产业所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探讨性提出采取内外兼施,多措并举的方式来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难问题,以期实现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
关键词:扶贫;贫困户;发展产业
距”思想突出,“吹糠见米”意识严重,缺乏创业致富的信心和恒心。笔者与某镇扶贫干部到该镇的SFS村访谈时发现,该村不少村民认为发展产业风险大,投入人力财力的时间长,见效慢,要求政府兜底打“保票”,确保后期收益万无一失,才愿意配合政府部门发展产业。当问及“为什么不愿发展产业(如 26.62 15.81 14.85 11.46 7.82 6.70 83.26 表2:恩施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他致贫原因指数排序
单位:%
缺资金 因病 缺技术 缺劳力 交通条件落后 因学致贫 12项次要致贫原因中排前6位项所占比例 30.19 19.79 18.71 14.65 10.38 0.63 94.35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发现,许多贫困户的家庭经营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农业实物收入,变卖后除去生产投入和各种开销外,几乎没有自我资本积累,处于一种简单再生产循环状态。
(三)发展产业的技术基础缺乏。通过(恩施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中贫困户致贫原因情况统计表显示,主要和次要致贫原因中缺技术都位列第3,分别占了位列前6项指数中的14.85%和18.71%(见表1、表2)。笔者认为,导致贫困户缺乏技术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文化程度较低,通过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中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情况不难看出拥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的人口占86.9%,而拥有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8.76%(见表3),这其中还包含了部分在校生,如此的文化程度构成严重制约着贫困户学习技术的能力。
表3:恩施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情况统计表
单位:%
文盲或半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学龄前儿童 二是现行的实用技术培训方式效果较差。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贫困人口的技术培训,其培训方式多采用“以会代训”、“学习参观”等方式,培训时间短、内容简单、技术含量不高,走马观花的将学习内容简单阐述,学习者也流于形式被动接受培训,导致培训效果较差,达不到提高贫困户技能的目的。
(四)发展产业的劳动力缺乏。过去我们往往认为贫困农村劳动力过剩,但深入调研之后,发现这一结论未必正确。当下的贫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外出务工(当然或许在现有条件下外出务工这 一生计策略可能暂时能够改善其家庭的生计状况),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386199”部队。[1]通过(恩施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中贫困户致贫原因情况统计表显示,主要和次要致贫原因中缺劳力都排在第4位,分别占了位列前6项指数中的11.46%和14.65%(见表1、表2);从全州贫困人口劳动力人数看全州贫困人口中有劳动力人数566730人,占总人口的52.52%,非劳动力人口512304人,占比47.48%,劳动力负担系数高达0.904。
(五)发展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广大的贫困山区而言农村的道路、电网设施还不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通过(恩施州)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中贫困村生产生活情况统计表显示有53.8%的自然村到行政村还未通沥青路,比全省高17.2个百分点;有72.20%行政村还未通客运班车,比全省高10.1个百分点;有14.3%的自然村还未通生产用电,比全省高5.1个百分点;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23亩,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7.2%,,比全省低了28.5个百分点(见表4)。由此可见,恩施州贫困村发展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十分落后。
表4:恩施州贫困村生产生活情况统计表
地区 自然村到行政村未通沥青路村数比率 行政村未通客运班车比率 自然村未通生产用电比率 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亩) 有效灌溉面积占比 恩施州 53.80% 72.20% 14.30% 0.23 17.2(%) 全省 36.60% 62.10% 9.20% 0.58 45.7(%) 三、破解产业发展的对策
破解贫困户发展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必须多措并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