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心理健康.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篇心理健康

第四篇 心理健康 同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段时间状态不佳就说自己心理不正常了,有点小洁癖就说自己得强迫症了,心情郁闷几天就说自己患抑郁症了。很多时候同学们可能只是随口说说,不过因为对这些专业术语不甚了解,心里面还是会有些担心。希望这一章的内容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心理困扰的程度。 第一节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大约可以划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两个等级,而心理正常又可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个等级(见图1)。这里说的“心理正常”,是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而这里说的“心理不正常”,就是变态心理学中说的“异常心理”,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很显然,“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而“健康”和“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可见,“健康”和“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一概念之中。这种区分,是符合实际的,因为,不健康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带领大家了解心理健康状态的不同等级,从而让大家更好的将这部分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请大家看一个例子:一位内向而又很追求完美、好胜心很强的大学生,因刚刚失恋导致近期心情不好,并因此影响睡眠和学习效率,自认为这样下去是“没出息”的表现,请求咨询师帮助自己早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请问她这是哪种心理健康状态呢? 另外一例由女儿陪同前来咨询的55岁的女性,她本来是一位仓库保管员,退休已3年。近两个月来,突然在每天半夜12点至凌晨3点左右,都听见原来同事中的4男1女,在自己窗外议论自己,说自己当保管员时太严格,了解他们一些违反政策的事,现在合伙商量要把自己清除掉。叫来自己干公安的女婿进行侦察,证明并无此事,但自己不能消除这种声音和恐惧的心理,这又是哪种心理健康状态呢?接下来将慢慢为大家揭开谜底。 首先我们来学习怎样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临床上一般以“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为判断标准: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时便形成妄想。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比如:按人的行为的正常值,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吵大闹,否则可能是精神不正常,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受到不能容忍的污辱,怒不可忍的情况下大吵一番,这时虽然背离了平均水平,但仍然是十分正常的行为,因为它在量与质方面都和外部刺激保持着一致关系。从另外角度上看,有的人虽然在行为上没有超越平均水平,但精神也可能是异常的。比如,一个人有宗教信仰自由是无可非议的,信教的人做祷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许多做祷告的人中,有人可以由于过度的企望而产生幻觉,他似乎真的在与天使对话。这时,我们按人的正常行为去判断与天使对话的人,不能说他的行为是异常的,但是他确实产生了幻觉,精神已经不正常了。另外,在精神病学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标准已涵盖在以上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一种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称为自我认知统一原则的丧失。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认知、情感、意志等部分,但它自身确实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比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不是这样,一边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是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转为异常状态。我们把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性作为区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应该是最容易理解的。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个性的相对稳定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出现异常。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淡,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如此改变的原因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我们可以把个性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 上述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